计划被打乱了,父女两也不纠结,开到哪里就到哪里。随便停下来,还能够找到些不错的美味。没有那么紧凑的行程,多了些自驾游的轻松自由,少了很多急迫感。
离开沪城,穿过长江省,很快就进入到了桓省的地界。
沪城是金融中心,其地位不言而喻。而作为内斗大省的长江省,依靠着活跃的乡镇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几乎能够和发达国家相媲美。
一进到桓省,就感受到这里和沪城、长江省的不同。
高速公路两侧更多的是农田,零星散落住房看着有些破败。最直观的就是服务区,总觉得灰蒙蒙的,也不知道是打扫得不干净,还是因为空气不行。
周游胡吃海塞,很快就吃撑了。
环境不怎么样,可物价是真心便宜。两人一狗的午饭钱,换到在沪城,就只够买一人份的。
历史上,桓省和长江省原本是一家的,就比如说清末统治阶级自救运动中,桓省也有不少工业,军械所和轮船招商局可是有重要的地位。
后来分而治之,几个重要城市都划归给了长江省,桓省保留的几座城市,竞争力不足。
桓省的教育和科技水平不低,985、211也有,高校不少,特别是在理工方面的研究水平相当不错。桓省在历史上注重文教,人才素质和基础也是拿的出手的,千百年来出过不少人才。
桓省迟迟没有发展起来,根本原因就是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没有产业当然留不住人,人才流失特别严重。在这个超级资本时代,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想要赶超领先者,可能性非常渺茫。
想当年开放,桓省也算是先驱,都是写入教材里面的,别赋予了极大的含义。可家庭副业搞得好,却比不过长江省百花齐放的乡镇小企业。农副产业,潜力始终是弱于工业的。
90年代江浙的经济已经相当雄厚,以制造业为基础,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积累,九十年代崛起,新世纪之后几乎无法撼动。长江省很多成名的规模民企,都是从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然后转型成为龙头老大。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很难再完成起步时期的资本积累。
这种产业的力量,桓省并不具备,也就不断地错过了发展时间。再加上桓省北部是农业区,这可是不能够触碰的红线,根本无法承接来自长三角的制造业。
就和隔壁的南河省非常类似,这就是一种牺牲,全国一盘棋,保障的是粮食的自给自足。也正是因为红线的存在,就算有投资商,也拿不到地建不了厂,宁可多跑点路,去西北那里落户。
这两年桓省的经济环境倒是好了不少,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倒也算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只是这条路,还没有惠及更多的农民,使得广大的农村地区看起来衰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