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知府放心,这些土地够用了。”农业局局长蔡子俊信心十足。在官府规划好的秦淮河两岸收集到十九万亩连片土地。这个成果已经超出蔡子俊的最高期待,他其实已经做好了收集的土地十分混杂的局面,却没想到作为地头蛇的地主们竟然如此能干,帮了官府大忙。
说完了豪言壮语,蔡子俊又说道:“只是……”
“只是什么?”文璋立刻追问。
蔡子俊答道:“只是当下丘陵和岗坡还需要继续回收土地。另外我们现在的技术力量也许不够,还需要朝廷的一些支持,至少是农部的支持。”
“除了这些支持呢?”文璋追问。
“除了这些,大概就是需要有大规模集体农场经验的管理人员。我曾经在松江府的农场实习过,那种农场管理水平真的高。”一提起那时候的经历,蔡子俊就忍不住两眼放光滔滔不绝起来,“集体农场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二字,同样大小的地,同样的人数,集体农场效率就高了好几倍。收入也高了几倍。还可以进行大量的科研,那是真的好啊……”
文璋此时关心的是他的政治豪赌能否成功,至于集体农场什么的根本就不在文璋考虑范围之内。他打断了蔡子俊这个文科男的激动陈述,冷静的问道:“你在那边见到了什么人,给我名字。”
又过三天,农部部长喜滋滋的就带了一套规划图去见了赵嘉仁。把图展开给赵嘉仁看,农部部长还讲述了江宁农业局的功劳。赵嘉仁看完之后忍不住叹口气,却没说什么。农部部长连忙请教,“官家为何叹气?”
“我觉得江宁那边大概接下来就会问朝廷要钱。若是江宁成功,大概其他地方也会如此炮制,然后向朝廷要钱。”赵嘉仁给了答案。
任何基础建设都需要投资,这些投资都要真金白银的砸进去。越是基础建设投资,成本回收速度就越慢。水利投资格外如此,别说没办法直接获得回收,每年还得再投入维护。农部部长也不知道赵嘉仁这是什么意思,就沉默不语。
赵嘉仁也只是个简单的抱怨,他接着说道:“先把农地税搞好,看看能不能靠农地税赚出来这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