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就来到了南阳,顿时和刘表、曹操和袁术三大势力正式接壤。孙坚率领后续增加的十万大军,驻扎在宛城,而后续的各种物资,也随着马队源源不断运来。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世人,朝廷即将对关东地区进行收复。
曹操对此态度暧昧,关键是他目前需要面对的,是盘踞在泰山的泰山贼。而袁绍也在为公孙瓒和黑山贼烦的不行不行。上党太守张杨是个老好人,朝廷主政也可以,其他人主政也无所谓,他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是。
王匡反而就显得尴尬许多,马超和孙策两人分别驻扎在河东郡和河南尹,摆出了随时攻打河内郡的意图,他麾下的确有吕布,不过这个吕布最近,已经越来越嚣张跋扈。
更有张济的侄儿张绣,一直叫嚷着要杀入长安,王匡如今已经不想抵抗,吕布的存在越来越成为累赘。
南越国或许为了消化现有的地盘,并未有任何新的动作。粮食不足是所有势力的共同难题,没有粮食根本打不了仗,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农业改革与否,效果很快就体现了出来。李明这边还有不少的存粮,但其他地方的粮食已经开始出现短缺,其中朝廷的势力范围内,粮食价格已经提升到市场价的十倍,而幽州则是二十倍,豫州好一些也是市场价的五倍。
唯有兖州和徐州,粮食价格还相对稳定,哪怕是青州,粮食价格也提升了两倍。能做到平价出售粮食的,唯有扬州,关键还是常平仓发挥了效果。
李明甚至采用了应急机制,所有对所有收购民间粮食的行为进行高税收处理,同时从常平仓购买粮食的百姓要采用实名制,限制购买数量,这样才稳定了疯狂的收购市场。
两个商家因为怂恿百姓平价疯狂购买粮食,被处罚,三年内不允许经商,同时还要缴纳高额的罚款。这两个商家,怂恿百姓平价购买粮食,然后用150%的价格采购,最后再运送到豫州或者关中地区,用五倍十倍的价格出售出去,赚钱赚得真是丧心病狂。
转眼到了七八月,入夏以后全国的战争也开始暂停。没有谁愿意在烈日下战斗,尤其还穿着一身的甲胄。北方还好,南方可以让人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