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存了争斗的心,就有一帮百家的文人仔细研究。
还真别说,让他们发现了一点问题。
前面提到过所谓孔末乱孔的事情,按照孔家的说法,孔末并不姓孔,他的祖上是孔林附近的一户百姓,后来被赐给孔家为奴,所以才改名孔景。
而孔末则是孔景的后人,和圣人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后来到了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也没人顾得上孔家。孔末就伺机作乱,把孔家的正统子孙都杀了一个精光,自己冒充圣人子孙。
当时,孔光嗣夫人张氏带着仅仅九个月的孔仁玉逃回了老家,孔末清点孔家的死者,发现唯独少了张氏母子,便立刻追到了张家。
面对着凶神恶煞一般的孔末,张氏的老父亲张温毅然将自己的孙子献出,代替了孔仁玉,被孔末杀死。
等到若干年后,孔仁玉成为太学士,当时他还名叫张雷,有乡人将这个案子掀出来,上奏朝廷,经过查证,把孔末斩杀,孔仁玉重新继承孔家基业,并且发扬光大,子嗣众多,俨然一霸。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眼熟?
同样的套路,出现了不止一次。
比如最著名的赵氏孤儿。
还有薛家将里,徐策用自己的骨肉,保住了薛家的后代,后来孩子长大,带兵杀到京城,替薛家报仇……
像不像?
这就证明了,不但是历史上,包括戏曲里,也都存在类似的故事,足见这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段子。
但是段子终究是段子,不能当成历史!
在后世,有人通过dna测试,发现孔家父系先祖有三个之多……
大宋没有检查dna的本事,但是这也难不住有心人。
毕竟距离孔末乱孔,才一百多年,有很多旁证资料,是能证明事情的。
比如他们仔细调查孔末的出身,他是孔家的家生子,对孔家的人非常清楚,他杀光了孔家正统之后,还仔细比对,才发现了张氏失踪。
通过这一条,就可以知道,虽然孔仁玉当时只有九个月,但是孔末一定见过他。
接下来孔末为了追杀孔家最后的血脉,到了张家,逼迫他们交出孔仁玉。
按照后来张氏和她哥哥的说法,是张氏的父亲张温,将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孙子献了出来,替换了孔仁玉。
这就出了一个问题,张温的孙子,虽然和孔仁玉差不多,但是九个月的孩子,能认错吗?张家真的就拿出了自己的骨肉?
你把故事编的再好听,那也是故事。
而且百家书院的人他们下了很大功夫,发现当孔仁玉重新执掌孔家之后,对张家极尽优待,简直比对自己人还要好。
当然,你可以解释成孔仁玉知恩图报,但是就没有别的可能吗?
大家充分开动脑筋,去清点一切证据。
最后还真别说,他们发现了一本保存在张家偏房的族谱。
立刻查阅,他们发现,张氏的哥哥的确有一个儿子,根据判断,这个孩子就应该是代替孔仁玉死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