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回来的时候,暮色将迟,炊烟袅袅,东院厨房这边胖婶已经忙活了一阵子了,等坐下来就见胖婶过来请示晚饭怎么安排。毕竟这几日,就没见过大少爷吃过自己做的饭,也是,有那手艺,想来嘴巴必定是刁得很,她那手艺她自己清楚有几斤几两,也不好意思献丑。她管的都是下人还有小少爷的饭。
果然,林葳蕤开口道:“厨房的河蟹还有吗?”
“有的有的!傍晚刚送过来,一个个个头有两个巴掌大,放水缸里养着呢,看着是新鲜的。”
一样蟹,百样菜。刚从湖里捞出来的肥蟹刷干净,去壳刮出里头的嫩肉待用,干贝上笼蒸半个时辰后捏碎,烫过的白菜、冬菇、猪夹心肉剁碎,虾仁在淀粉里滚一圈染上好看的白雪,最后混在一起加入作料就成了馅。
从和好了的面团中揪出一个小团子擀成极薄极薄的饺子皮,大少爷那双手不到三秒就包好了一个蟹肉小饺儿,胖婶在一旁瞧的眼花缭乱。包好的不到半指长的小饺儿就跟白玉扇贝似的,在端盘里围圈乖巧地排排坐,一个个跟小闺女一样生的粉嫩可爱。
这是一道费时费工夫的菜,在这期间,林葳蕤还顺手做了一道野鸡瓜齑和八宝豆腐。前者考究的是火候,野鸡肉去皮骨切丁配上酱瓜、冬笋、瓜仁、生姜各丁,加入配料爆炒,几分钟的时间,火候老了,野鸡肉柴,时间短了又不够香嫩。
王太守八宝豆腐据说是康熙帝的心头好,到了后来食谱已经失传了,林葳蕤现在的做法是他翻阅史籍自己摸索出来的,不知道跟康熙帝吃的一不一样,但以前这道菜是作为林葳蕤的招牌菜,曾经上过国宴的。
暖黄色的油灯,厨房里安安静静的,只有柴木燃烧的轻微声响和锅上水滚的咕噜声。林葳蕤幼时有一顿没一顿的,后来就养成了少食不积食的习惯,即使是后来功成名就亦如是。这顿只烧了三个菜,最后处理的蟹肉小饺儿在锅里煮三四分钟就可以捞出锅了。
胖婶在旁边殷勤地装盘,她算是看出来,这大少爷是个风雅之士,这不仅穿的每日一换不重样,就连洗手作羹汤的时候,他也能跟在书房里写东西一样,穿着一身袖口绣着香草的干净白衬衫。这就连吃的,端盘也有讲究。胖婶一一整好,见旁边的大少爷没皱眉头,就知道自己这配色没差。
端着出去,甫一抬头,嚯!厨房门口或蹲或站,围了一圈人,打头的是小少爷和阿福,全都盯着她手里的吃食。瞧见大少爷看过来,一个个都低头看地,偷偷咽口水。厨房安静的,仿佛能听到众人吞口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