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

“哥,我现在才念高,等回头考上大学,还得再念四年。就算毕业后不打算继续念了,最起码这几年肯定没事儿。倒是你……”淘小子凑到他哥耳边,半是调侃半是威胁的道,“催婚算个啥?怕是等你结了婚,奶她还得催生呢。”

丁医生:……

尽管丁老太太没听到小孙子最后那两句话,可她还是成功的接了腔:“大孙子哟,你啥时候才能叫奶抱上曾孙子?我给你说,今个儿我去了宋老太那屋儿,正好瞧见了她那小孙女也在家。我跟你说过没?宋家那小姑娘念的是京大,大四了,就毕业了。”

“人还没毕业呢,这也能叫你给惦记上?”丁医生很是崩溃,托他奶的福,他在医院都出名了,谁让他奶原先是他们医院的老护士长呢?干了几十年了,退休以后还因为人手不足又被医院返聘了回去,上上下下都熟,要不是真的干不动了,只怕他奶还能继续发挥余热。

可也正是因为他奶在医院的人缘太好了,这直接导致了他一进医院就受到了热烈欢迎,连院长都拍着他的肩膀说,一定会给他介绍个好姑娘的。

这不是造孽吗?!

“你弟弟没几个月就要高考了!”丁老太太突然来了气,恼火的瞪着大孙子。

莫名被瞪了一眼的丁医生满脸的茫然,还扭头看了眼埋头苦吃的亲弟弟,下意识的说道:“咋了?我知道他要高考了,他成绩比我那会儿都好,有啥好担心的?不然,回头我再关心关心他?”

“谁让你关心他了?你想想,他没多久就要高考了,老宋家那小姑娘不也马上就可以大学毕业了?”

噗——

丁家小子差点儿没直接呛死过去,急吼吼的扒拉了两口饭,赶紧放下碗筷:“我吃饱了,你们继续,我回屋复习功课去了。”再待下去,他怕自己忍不住放声大笑,回头他哥一准儿揍他。

“去吧,认真复习,熬过这一段就好了。”丁老太太笑眯眯的目送小孙子走出堂屋的门,扭头又盯着大孙子开启了洗脑式的教育。

——你以为你还年轻?大学念了五年,这工作又一年了,你不小了,三十而立,离而立之年也没多久了!

——没毕业就叫小?也没让你立马跟人姑娘结婚,先处着不成吗?拿出点儿你爷、你爸当年的气势来,想要处对象可不能闲坐着等人家送上门来。当初你爸啊,追你妈的时候忒不要脸面了,还偷拿了你爷特地给我买的纱巾送给你妈!

——不小了,要抓紧了,再不赶紧着点儿,好姑娘就都嫁出去了。你以为你是男孩子就等得住,人家那是模样好、工作好、家里条件好,多等两年也没啥,你说你有啥好的?医生听着体面,我还能不知道有多辛苦?趁年轻赶紧骗一个回家,老了看谁理你!

等丁医生从他奶手里成功逃生之时,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小时。这期间,不单他那没良心的弟弟第一个跑掉了,连带他亲爸亲妈也跟着溜了,徒留他一人在屋里饱受摧残,最后还不得不答应往老宋家去一趟。

“乖,理由我都帮你想好了,就说上午奶忘了说彩排的时间,劳动节正式上台演出,前头还有两次彩排,我把时间地点跟你说一说,你记得牢一点儿……”

丁医生很崩溃,可再崩溃那也是他亲奶,想起小时候爸妈忙于工作,他奶是护士长,倒班制的,为了他们俩兄弟,抢着上夜班,这样才能在白天多点儿时间照看他们。

记下了他奶的话,丁医生摇头叹气的出了门,想着就算最终不怎么合适,起码还得给他奶这个面子,先处处看。至于为啥不干脆利索的给俩人牵线搭桥,这个他也能理解,无非就是他这人不擅长跟女孩子相处,真要是把话给说开了,他能尴尬到一个字都挤不出来,反而不说明白先当朋友处着,起码不会冷场。

……

老宋家。

吃过午饭,喜宝让她奶歇会儿,自个儿撩起袖子开始收拾饭桌洗涮碗筷。原本她奶不乐意来着,总觉得自个儿又不是到了不能动弹的时候,就这点活儿,何必呢?可无奈拗不过喜宝,再说了,别看喜宝的情商低得吓人,可她手脚麻利得很,才说了三两句话,她已经把饭桌收拾干净了,端起盘子碟子去水龙头底下洗了。

赵红英见拦不住,索性也就不拦着了:“要说现在的日子就是好啊,以前睁眼第一件事儿就是去井边打水。井水还只能吃喝,洗衣服、洗碗筷都得去河边,平常还成,摊上大热天和大冷天,那可真是遭罪哟!”

喜宝笑嘻嘻的边洗边说:“现在有水龙头了,可不是方便多了吗?咱们家啥电器都有了,洗衣服也可以用洗衣机了,说不定等以后洗碗都有机器了呢。”

“可把你们这些小年轻给惯的,洗这三五个碗盘的,还要个机器?那叫个啥名儿呢?洗碗机?”赵红英在院子里渡步消食,有一句没一句的跟喜宝搭着话。

“我看成,就叫这个好了,跟洗衣机一样,一听就明白是干啥的。”

“那以后是不是还得出个洗菜机?最好再来个烧饭机,把生的饭菜往里头一搁,回头拿出来就熟了。”赵红英忍不住吐槽道,“还有那啥,扫地机也该有,连屋子都不用收拾了。顶好回头家里一堆的这个机那个机,啥都不用干了。”

“对对对,那样最好了,奶就可以啥都不用干,就待家里享福喽!”

“享福?别闲出一身毛病来,要我看,只要别下地干活,旁的啥活儿都轻省得很。唉,宝你大概是忘记了,以前咱们家里日子苦哦,大人和半大孩子都要下地干活,干得多不说,回头分粮食还就那么一点点,一天三百六十五天,能有三百天都在挨饿。”

想起以前的事儿,赵红英就忍不住叹气,那时候谁能想到现在还能过上这种好日子呢?以前大米饭、细白面一年到头能吃上一两回就成了,现在敞开肚子吃也吃不完,还有鸡鸭鱼肉,啥都有。

当然喽,其实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这样,到底还是得看个人本事的。像老宋家,大房二房都出了能挣钱的,老四是本人能赚钱,他那工资,跟强子和大伟这种生意人是不能比,可单就吃好喝好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老宋家已经超过温饱线很远了,就连人在乡下的三房一家子,因为起房子没掏钱,家用电器备了个全,不需要赡养老人,外加还有个小卖部赚零花,再有就是老宋头和赵红英的户口没有迁走,他俩的地都交给了三房来种。

总得来说,家里人的日子都过得相当不错,连带亲朋好友家业已经不同往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