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卫王之乱后,宇文邕已经解决了国内一切内患,积极整顿内政,打击士族大家豪族门阀,释放了大量土地和人口,而且对于兵源没了了民族限制,大周境内所有男丁悉可为兵,大大扩充了兵源,操练士卒,发展民生,短短时间之内,周国上下为之一振,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实力大大增强,宇文邕在练兵场上,身披铠甲,骑上战马,看着场上斗志昂扬的官兵,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宇文邕将所有大臣召集起来,胡秉纯也终于停止赋闲重新回归朝廷。
“众位爱卿,经过这几个月的修养和整顿,加之今年风调雨顺,我大周国富民强,士卒士气旺盛,此乃东灭齐国统一中原最好之良机,而如今的齐国,内有昏君奸臣,外有叛乱起义,政出多门,卖官鬻爵成风,民不聊生,举国嗷然,大周与齐国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变换,所为天予拂取,反受其害,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宇文邕信心满满,同样期待着朝臣能与他同心协力,可话音刚落,侍御史文魁便站出来反对,“陛下不可,如今百姓刚刚安定下来,得以修养喘息,应该鼓励农桑,开荒耕种,不宜再起刀戈,让百姓受锋镝之苦,再使生灵涂炭,民生凋敝”。
礼部中大夫吴元藻也站出来反对,“陛下,臣附议,百姓久遭战火,如今稍有喘息之机,陛下英明神武,利政于民,得天下百姓拥戴,若轻启战端,必将使民心受损,社稷蒙难,且齐主虽昏,朝中尚有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战端一开,旷日持久,难以预料,必将重新将百姓拖入水生火热之中”。
宇文邕满身的斗志一下子便被两人给从头浇到脚下,十分不快,转而望向其他人,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支持。
“匡侯你的意见呢?”
胡秉纯往宇文邕拜道,“微臣认为大周与齐国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今日之大周远胜昨日之大周,而今日之齐国已经衰于昨日之齐国,敌消我长,正是时机,且齐国百姓深受高纬之苦,我军只要做到秋毫无犯,齐国百姓必定箪食壶浆以待陛下”。
胡秉纯的话又重新点燃了宇文邕差点被浇灭的信心,又转向杨坚,“隋国公,你说呢?”
“启禀陛下,微臣也赞同匡侯之言,此时灭齐正是时机,趁着齐国君昏臣奸,一旦他们醒悟,则困难重重”。
“好,两位爱卿果然是朕之臂膀,国之栋梁,依你们所言,择日准备伐齐”。
“陛下,不可呀”,侍御史文魁还想劝阻,宇文邕力排众议,下定灭齐之事,散朝之后,宇文邕将胡秉纯和杨坚单独留了下来。
“今天多亏有你们两个在大殿上支持朕,要不然肯定会被其他人围堵”。
“臣等只是略尽臣子的职责,不过文大人和吴大人他们也是为朝廷着想,并无恶意,还请皇上不要放在心上”,胡秉纯此刻仍不忘替文魁等人说话。
“文大人和吴大人他们都是忠臣,朕心中有数,不会责怪他们的,只是大周与齐国大大小小打了无数场仗,可从来没有占据任何优势,加之宇文护上次匆匆伐齐失败,许多人并没有信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轰轰烈烈地打几场仗来提升士气,而且现在齐国国中腐朽不堪,正是我们有机可趁之时,而我们的实力也绝非昔日可比”。
杨坚进言,“皇上,这次我们仍然应该联合突厥借助他们的力量伐齐,而且要笼络陈国,使其不能背后插刀”。
“隋国公言之有理,可上次伐齐突厥便背信弃义匆匆撤退,足以证明他们实难相信,这次再与他们联合攻齐,只怕他们会故技重施令我们蒙受损失”。
宇文邕对于上次之事仍旧心有余悸,担心突厥人半路撂下挑子破坏计划。
胡秉纯道,“皇上放心,微臣愿意亲自前往突厥与他们订立盟约,一起攻齐”。
宇文邕高兴地点着头,“太好了,朕听说你与摄图王子颇有交情,若有你去,一定能够说服突厥共同出兵,不过还有一件事也需要你帮忙”。
胡秉纯问道,“皇上但请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