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泽君看来,今天固然打了个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自己这一方,同样是一次很不成熟的商业运作。
因为在此之前,数据中心的三个会员之间,对于新入成员的要求、条件,只能说有大方向上的默契,但并没有事先达成具体详细的协议。
两方谈判,一方甚至没有搞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这当然不好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数据中心是一个研究机构,并不是百度、腾讯和泽联科的主业,而百度和腾讯,也都没有指望靠着数据中心‘加盟费’来赚一笔。
相反,三大门户这一层次的会员越多,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帮助越大。
三大门户已经上市,想要股份基本不可能;至于马芸的态度也早就非常鲜明。
赵泽君能看得出来,百度和腾讯只是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如果真吃不下来股份,用其他利益交换,也未尝不可。
数据中心的三家最初始会员里,两家的态度都是‘可有可无’,不强硬,不坚决。
不强硬的原因,除了上述之外,还因为手头的筹码分量不够,数据中心目前能展现出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
最关键的是,谁也没想到,十年之后,阿里巴巴将会成为大陆最值钱的互联网企业,规模等于百度和腾讯的总和。
百度没料到,腾讯没料到,连马芸自己都没有料到。
只有赵泽君知道,偏偏他又不可能对任何人说。
如果早知道这一点,腾讯和百度会比赵泽君更加积极和强硬,无论如何也要狠狠咬一口阿里巴巴。
数据中心三家企业里,只有赵泽君一个人坚持要吃马芸的股份,其他两家可有可无,这还怎么谈?
老赵面临的任务,第一步还不是和三大门户和阿里巴巴去争,而是先做好内部工作,引导着百度、腾讯、泽联科三家,达成一致。
“先讨论三大门户吧。”赵泽君把最刺头,也是最大的目标,阿里巴巴放在后面,从简单的入手。
“除非他们三家定向增发,否则股份不可能。不过对于这三家,我倒是觉得未必要股份。他们已经上市,体量太大,直接拿股份,少了我们不愿意,多了嘛,他们又过于肉疼。”
李总顿了顿,“我的意思是,让他们直接出钱,扩大数据中心规模,未来若干年之内的运营费用,由他们负担。”
“我同意。”马总说。
说完,两人看向赵泽君。
赵泽君想了想,说:“其实有一个问题,我们好像忽略了。”
“嗯?”两人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