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在北宋当陪房 金鹅 2904 字 2024-01-27

红果攒着钱袋子,拉着刚把鸡子放下的梁堇又出去了。

马车走的是角门,怕走正门惹人注意,一趟拉不完,旺儿赶着马车,带着卢妈妈亲自去的李知州家里。

吴二郎放李知州归家时,东西已经全送到他家里去了。

“大娘子,今日多谢你。”

吴相公见屋里没人,就朝炕上的冯氏拱手作揖。

他手里没银钱,吃的都是冯氏的,如今冯氏又帮了他大忙,让他不知如何谢她。

“官人,你我夫妻,本是一体。

谢我便见外了。”

冯氏让他起身,别让丫头突然进来看见了。

吴二郎直起了身子,贴着冯氏在炕上坐下,

“李知州寻我们借粮这事,可不能让外人知晓了。”

“还用你嘱咐,我自是晓得的。”

冯氏跟前是一张炕几,炕几上摆着一匣子松子,上面又铺了张手绢,她剥好的松子就放在了手绢上面。

她捡起一颗松子仁,一边说,一边喂到吴二郎嘴边。

吴二郎那一本正经的脸上有些微红,瞅了一眼门口的布帘子,见没人这才吃了。

“青州的富商,手里都囤着米不肯放粮,青州的米价这般高,谁又能吃的起?

知州相公家都无米下锅,那些小民人家,又该怎麽办啊……”

吴二郎犯起了愁。

与外人说知州

家里无米下锅,怕是那些人都不信。

他若是没有大娘子,怕是和李知州差不多,也要靠借粮度日。

他一个同知,一年的俸禄名义上有一百多贯钱,朝廷也赏了田,每年还有料钱,添支钱,折后在一起,瞧着多。

可这些银钱,还要拿去走动关系,到了年节,仅是与人送礼,都要送去一大半不止。

每隔三年还要回京述职,由汴京考察政绩的官员决定你去哪赴任。

吴相公若是一贯银钱都不送,是走不到如今这个位置的。

也不是说他如今的官职都是送礼送来的。

若是没有政绩,送再多的礼也是白搭。

大家都送,他若是不送,只能去那些贫瘠的地方去任职。

除去送礼的银钱,平时和同僚吃酒,人情往来,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是吴二郎想吃酒,不与同僚吃酒搞好关系,会受到同僚排挤是一回事,还有回京述职的时候,京官考察政绩,也是要得到任职地方同僚的评价的。

这两件事就把吴相公一年的俸禄花的没剩多少了,剩下的那些,连养家都不够。

只能给家里人买些衣料。

“官人,若那些富商迟迟不放粮,青州城内的百姓,又无粮可吃,到时候……怕是会乱。”

谁能想到,会到这一步,冯氏都没想到青州会缺粮吃。

听下人说,外面已经有了讨饭的灾民。

吴相公岂能不知,午食连肉都不肯用了,拿茶水泡白饭吃,吃完就穿上衣裳去了府邸。

“娘子,咱二房的粮也不多了。”

卢婆子从外面进来,今日与了李知州五袋子米,她们二房也就剩下十五袋不到了。

即使不送李知州这五袋子米,她们二房囤的粮,也会有吃完的那一天,只是或早或迟。

况且,二房人多,两三天就能吃完一袋子米。

冯氏这个时候又想起来了自己的陪房刁妈妈,若不是她来说,怕是她也不会囤米。

以后二房也要省着点吃米了,如今外面米不好买。

……

“我的儿,以后咱二房一天只吃两顿饭了。”

刁妈妈从府里回来,这是她从卢婆子那听来的,不会有假。

她把门关上,去了西屋,摸到了炕里面的粮,这才安心。

幸好她家囤了粮,当时她还不想囤,没想到真有吃上这粮的一天。

梁堇鸡子也不去卖了,外面的人手里有余钱都买粮吃了,谁还有闲钱吃鸡子啊。

她正坐在炕上,让桂姐儿用姜块给她擦冻伤的耳朵。

刁妈妈从西屋出来,神叨叨的进来了,又把刚刚那话说了一遍。

梁堇早就猜出来了,她整日里待在灶房,灶房一天吃多少米,她心里都是有数的。

今日冯娘子又送了些出去,若是不一天吃两顿,还像往日那样一天三顿吃,怕是余粮吃不了多少日子。

“咱家有粮的事,可千万不要出去说嘴。”

刁妈妈不放心的又嘱咐了一遍,让旁人知晓了,不仅招贼,还招麻烦。

“娘,只要你不出去说嘴,旁人是不会知晓的。”

桂姐儿真是说出了梁堇的心里话。

她们家就数她娘刁妈妈嘴最碎,家里吃了啥好东西,都要去外面吹嘘一番。

刁妈妈嘴里嘟嘟囔囔的,也不知道说了啥,梁堇和桂姐儿都没听清。

“这油灯这么亮,不费油吗,油也要使钱。”

刁妈妈说着,把煤油灯里的油又倒出来了点,她被二房快没余粮的事给吓到了。

之前一直以为,她们二房有的是银钱,不愁没米吃,可如今不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