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正殿,太子妃端坐于主位之上,气质雍容华贵,颇有几分母仪天下之姿。
拜见之后,便是宴乐。
黛玉几年不在京中过年,对这一套都有些生疏了,幸而人多,她看着别人如何就如何,总不会出错。
太子妃面上带着浅笑,举止得当,动作间尊贵得体,众命妇散去时,都悄声说着真是如沐春风啊,颇有皇后娘娘的仪态呢。
这个皇后,自然就是早已薨逝的那位皇后娘娘,太子妃的婆母了。
回姜家的路上,黛玉同姜珏说起命妇们无一不称赞太子妃的,姜珏忽然心头一动,想到了那个尚且没有答案的问题。
是谁给太子出了那样好的一个主意,如果不是皇帝,他只想到了承恩公府没有人有这个好主意,镇北侯府都是武人,心思没有这么细腻,那么太子妃呢?这个不肖其父的太子妃……
姜珏道:“太子妃的外祖父,似乎也是武将出身?”
黛玉一愣,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道:“是,不过镇北侯夫人的父母都去世的早,似乎才五六岁就没了,镇北侯夫人是在婶婶膝下长大的。”
“婶婶?”姜珏看向黛玉。
黛玉虽不知他怎么忽然对太子妃的身世感兴趣了,还是道:“我听二嫂提起过,太子妃的婶婶倒是出自书香世家。”
姜珏皱眉沉思了一会儿。
黛玉问道:“这是怎么了?”
姜珏摇头笑笑,道:“没怎么,倒也好,太子身边若能有这样一个军师,倒是大幸了。”
“你是说太子妃?”黛玉不解其意。
姜珏把自己的猜测告诉她,道:“不过是猜测,准不准的尚且不知道,但今日听你这话,太子妃能比得上当年的皇后,那倒是比太子强了,这也算是件幸事了。”
黛玉沉思片刻,笑道:“在两广时,二嫂给我写信提到太子妃,说是母亲夸她有娘娘的风范,那时我还不大信,今日一看,果然是母亲眼光毒辣。”
“这是太子的福气。”姜珏笑道。
暂且不论太子和太子妃,回到姜家,祭祀宗祠完毕,黛玉和妯娌们以及林氏陪着姜老太太说笑,老太太好几年没能跟长孙和长孙媳妇一块儿过年,就让人去把姜珏也请过来。
林氏一琢磨,干脆让所有人都到老太爷和老太太跟前热闹热闹。
姜老太爷年纪大了以后,看着儿孙们齐聚一堂,也是笑呵呵的,和姜老太太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的夸着底下的孙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