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
姜珏无言以对。
孟杨不容置疑道:“女人的事,你个大男人插什么手,到头来人家还要嫌你烦的,好吧?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听哥哥的!”
姜珏半信半疑的点点头,随即又说起正事来,道:“太子入朝参政,这个年纪倒是不算晚,何况陛下也不要殿下立多大的功劳,不过是学着做事罢了。”
孟杨微微皱起了眉头:“太子行事尚且不够成熟,往常只跟在陛下身边,娘娘又能随时关照着,如今倒要往六部去面对朝臣了,他怕是不大能应付。”
“殿下到底是殿下,路总是要他自己走,陛下和娘娘,还有你们府上,谁都不能一直拉着殿下的手走路。”姜珏道,“岳父不是在吏部么,内阁那里岳父也能帮衬着,后头还有娘娘在,你和大哥也能伸把手,趁着如今正是太子历练的时候,你也不要太过担心。”
太子身边能扶持他的人太多,不怪太子很多时候办事说话不过脑子,实在是有太多人给他兜底了,他从没有吃到过教训,当然不知悔改。
不过……太子如今已经是太子了,再犯错,就不是简单的悔改二字能挽回的了,也许会需要付出万劫不复的代价。
可是,这一步,太子终究要走出去的,将来还不知如何,不如趁着现在身后还有支撑,就算太子一时不慎,好歹有一群人给他收拾着,若能借此机会吃点不大不小的教训,就更好了。
孟杨知道天子金口玉言,自然不是谁能随意更改的,只是心里到底还是担心,太子……的确没有明君之相。
不过承恩公府其实从来都是没有选择的,不管是当初先皇下旨赐婚孟家大姑娘和当时只是一个不起眼皇子的皇帝,还是后头皇帝登基,格外厚爱皇后与嫡长子,他们不过是被推着往前走罢了。
孟杨难得的都有些郁闷,他叹了口气,没多说别的,只道:“是这个道理,我爹和皇后娘娘都这样说,幸好太子还年轻,还能慢慢教着。”
姜珏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放心,三年之内,我必然回来的,到时候我也能帮着太子。”
孟杨笑了,道:“提前祝你一路顺风。”
……
太子上朝参政的事对于姜珏的影响有自然是有的,毕竟姜珏的命运的确受太子的影响,不过有皇后和承恩公并承恩公世子在前头,如果他们都解决不了太子可能遇到的困境,指望姜珏更是没有道理,所以姜珏对此说忧心,但其实还没有孟杨那么担心。
毕竟,太子除了关系到孟家的尊荣生死外,太子还是孟杨的外甥,是孟杨亲姐姐的儿子,这层关系,是剪不断的,孟杨当然比姜珏更多了些忧心。
姜珏如今专心准备出海的事,太子在朝堂之上如何他还没听说什么消息,不过有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至少说明太子就算没有表现得让人津津乐道他的贤德,到底是没惹出什么供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的笑话,也没有太让人失望。对于太子来说,此时中规中矩就是最好的了。
衙门开印后,一月本就没有几日了,忙起来更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就进入了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