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若是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地方只管说,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的我会尽量帮。”
“真君果然仁义。”始皇帝当然不会仗着杨戬的这句话日后就使劲地使唤他了,但是听到他这么说,始皇帝还是很高兴的。
当然了,更让始皇帝高兴的是小骊珠接下来跟他说的另一件喜事儿。
“爹,你还记得我之前跟你介绍过的萧何、曹参以及樊哙三人吧?”
“记得。”始皇帝的记性不差,自然没有忘了萧何他们三人了,“他们怎么了?”
“今天我们恰好在街上遇见了,我就让师兄顺便给他们看了一下,结果你猜怎么着?”小骊珠一脸惊喜的跟始皇帝道,“他们四个日后不出意外的话竟然都能封侯拜相。”
“果真?”始皇帝的眼睛一亮,他和小骊珠一样,正是求才若渴的时候,一听到这话,他的反应和当时的小骊珠一模一样——
在意的根本不是他们日后能不能封侯拜相,而是他们拥有封侯拜相的本事。
不过……
“四个?”反应过来的始皇帝道,“萧何、曹参再加上樊哙不是一共才三个人吗?”
“是,但是我今天在街上又遇到了一个叫韩信的,他和萧何他们一样,不出意外的话日后也能够封侯拜相。”小骊珠笑嘻嘻地道,“我运气好吧?爹,一出门就给你捡了一个拥有封侯拜相的本事的人才。”
“好,那当然好了。”始皇帝现在是彻底相信小骊珠的运气了,毕竟就连萧何他们也都是小骊珠去了一趟沛县后搜罗出来的人才,要不是她的话,他还挖掘不到呢。
小骊珠不是那种爱吃独食的人,她觉得自己能够搜罗到那么多人才,她有一大半的功劳的话,那么她爹就有一小半的功劳。
“要不是爹你把四川郡赐给我,又派我去沛县的话,我哪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搜罗到那么多人才啊?”小骊珠道,“所以我的军功章也有你的一小半。”
始皇帝问:“只有一小半吗?”
“一小半已经很多啦。”小骊珠道,“要不是你是我爹的话,这一小半的功劳我都不想给你呢。”
始皇帝被小骊珠这副又大方又抠门的模样给逗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功劳。
杨戬这次下凡,照样住回原来始皇帝给他安排的住处,原本将韩信他们的事情跟始皇帝说完之后,小骊珠就打算和杨戬一块离开的,但是刚走几步,她又想起了别的事情,就让杨戬先走一步了。
“还有别的什么事儿?”始皇帝好奇地问。
“当然是太学馆的事情啦。”小骊珠道,“爹你可真鸡贼啊,我就说嘛,太学馆明明都还没有修建好,怎么每天都能够吸引那么多人往那儿凑,原来是因为你在太学馆的门前下了鱼饵啊。”
在回宫的路上,文娥就已经将她一探究竟的结果告诉了小骊珠,原来始皇帝派人在太学馆的建址前竖了一个告示牌,另外派人每天更新文学馆建成后会收录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