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医学行会里,一群大夫正在商议:“原来还要方便病患。”

行会里有经常与贵人打交道的府医、也有经常与平民打交道的民间大夫,还有到处行走的行医。

但是能进入行会的,都经过考核,有一定的水平,是正经大夫。

府医抱怨道:“这一点也的确好,有些病人家属或者仆人偷工减料,私藏药材去转卖,药效不到还要怪大夫,真不如大夫熬好。”

显然,他对此很有经验。

“人手不够。”为首的行首看着现代医院的规模,羡慕到恨不得自己立刻去开一所,“还是这种医院好。”

他若是能有这样一所医院,简直是此生无憾!

“医生多,还有那护士帮衬,比我们的药童专业。”

民间大夫想起自己那个性格马虎的药童,一阵苦笑:“那可不,护士也是上学读书学习好多年的。咱们的药童能识字都不错了。”

毕竟这会科举才是正经仕途,但凡有点资产的人家宁愿送孩子去私塾上学,日后考科举,只有实在是没钱或者没资格考科举的才会送去做药童。

至于医学世家,那也是自幼正经学医方,更不会去做看火煎药的药童。

一位行医有心安定下来,只是毫无助力,最近开始打家中女眷的主意:“咱家的女眷也比外面的药童懂医药,还不如培养自家女孩……”

行首道:“没错,医院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事,但是这女子学习当医护,咱们自己就可以解决。”

一群人议论一番,对此的排斥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大。

毕竟用自家女眷,属于肉都烂在自己锅里。

于是,行首回到家中,看到自己以往渴望学医却总是因为性别被自己拒绝的女儿,顿了顿脚步,特意说道:“日后,你就过来给爹帮忙。”

女儿眼前一亮:“好!”

小女孩的医学路刚刚开始,而荆咕的医学路进入尾声。

两姐妹走到医院门口,就听到熟悉的救护车乌拉乌拉声。

【救护车来了,急诊科又要继续忙碌了。】

【急诊科是24小时不休息的,可以想象这里的医生有多辛苦,医生是日夜两班倒,晚上也有夜班值班的。】

“24小时不休息,24小时就是我们的12时辰,的确辛苦。”

明朝,李时珍正与家人一起看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