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热闹的庙会市场里面,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阵香喷喷的热气,和各种乡音夹杂着的叫卖声。
“卖面条,客官吃面吗?”
“鞋垫,鞋垫,卖鞋垫,绣花鞋垫看一看!”
“豆浆,豆浆,客官喝豆浆吗?”
“猫咪,家里刚满月的小猫咪,买猫咪吗?”
“小猪崽,肥肥的小猪崽,特能长肉,买猪吗?”
……
朱元璋看着庙会上的摊主,能看到这个不知名小寺庙的庙会的参与者与寺庙一样不起眼。
商品的原料朴实,规模比较小,商人的口条紧张,看得出许多人还是第一次来做生意。
但是手艺还真不错,第一批敢有胆量来尝试的人都比较有底气。
朱元璋带着两儿子一起吃完后,朱棣热情地赞扬:“你家这面条手艺的确不错。”
“那的确。”摊主看着憨厚,一被夸奖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婆娘厨艺相当好,我们村还有她娘家村里,谁家做喜事都要请她去帮忙。”
民间喜事这种大事请邻居和亲朋好友,一般都是手艺和人品很受认可的。两边都请,足以说明他妻子的手艺厉害。
朱元璋微笑着看向忙着调味的妇人,妇人被丈夫夸了一句,含羞带怯地瞅了丈夫一眼,染上风霜的脸上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
两夫妻虽然没有多余的动作,但是一个默契的眼神,一些默契的动作,你下面我调味,你装碗我帮你擦汗,你提锅我换煤炭……虽然朴实无华,依然能看到民间夫妇相濡以沫的深情。
朱元璋想起了宫中的老妻马皇后,突然有些后悔今天带着两臭儿子,早知道带妻子一起出来。带着这样的遗憾,朱元璋吃完饭再继续逛庙会时,看到各种小玩意都忍不住买一点。
草编蝈蝈、雕花葫芦、木刻玩具,植物果实串成的手串,还有生动的泥人,头上顶着小树叶,还有个用树叶遮阳的小娃娃,一边看着摊子一边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瞌睡,仿佛是小泥人活了过来。
朱元璋看着小娃娃,想起了他第一个儿子朱标。
朱标小时候也是这般可爱,朱元璋忍不住故意叫醒小娃娃:“小娃,泥人多少钱?”
小娃娃懒洋洋睁开眼,还没说话,先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打得鼻涕泡都出来了,惹得朱元璋哈哈大笑。
笑完,朱元璋就大方地把整个摊子的泥人包圆了。
这些泥人成本不高,但是价格也不高,哪怕一天挣一二文钱,对于这些一辈子也没见过多少大钱的农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收入。
还有落榜考生,干脆搭了摊位帮人写信。
不忙的时候,落榜考生就安静地写书,说是受到天幕启发,要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