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把那一小袋占城稻的种子带来了,虽然看起来不多,君臣们一个比一个谨慎。
“拿下去好好种,先试试能不能发苗。”李世民的宫中就开辟了小块试验田,现在分了一小部分,更多的交给负责农桑种植的官员去负责。
因为大唐人还没有接触过占城稻,谁也不能保证对方有没有作假。
但是李世民是个很能信任人的君王,占城稻还没验证出来,李世民已经问起那位商人:“他有什么要求?”
官员道:“想要与大唐通商往来。”
李世民没有拒绝,也没有冒然答应:“先派遣商队与使者去看看,再做决议。”
除了占城稻,大唐也需要对外贸易,李世民并不惧怕那商人背后的国家是否心怀叵测,就如同大唐的武将们也不会惧怕。
尉迟敬德等武将就开始嚷嚷着要去当使者,看那挥舞拳头的模样,让人怀疑是想当武力使者。
“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超,明朝有郑和,我大唐,也不能缺。”
李世民的视线往群臣中一扫,使者团队里自然是需要武将,但是更需要外交大使。
不如……
前李渊心腹、前鸿胪卿唐俭主动走出来:“陛下,老臣愿意前往。”
唐俭曾经出使东突厥,要求颉利可汗放归隋炀帝的萧皇后、杨政道和其他大唐俘虏,颉利可汗答应了。
唐俭还没离开,李靖和张公谨率领唐军突袭东突厥,唐俭在差点被砍的情况下还能活着完成任务回到大唐,足以说明他外交能力的卓越。
李世民欣然允诺:“善,那便由唐俭领队。”
这支使团很快组起,并且在那位外邦商人的指引下,朝着大唐西南的方向行走。
在行走过程中,使团需要时不时在当地借宿,这样让唐俭发现了民间的一些变化。
贞观之治时期,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下,还有尚武的风气下,大唐有了更多的行商,赚贸易差的价格。
他们夜晚可以投宿村中,给钱投宿在村中,刚开始还出于彼此试探的警惕阶段,一般是睡在单独隔开的柴房里,主人家的女眷门窗上锁。
有了几次后,村民有大胆的开始自己起房子,修建客舍。
也不是城中规模大的酒楼客舍,就是村中简单的茅屋,有灶台和柴火,行商可以自己去村中买水买粮食自己做饭,也可以直接去跟邻居买饭。
有了几次成功的例子后,许多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的逆旅,一般是好几户人家一起合作,甚至是全村一起合作。
只要人多了,村里人的生活也会慢慢改善。
目前还在萌芽阶段,日后可能会暴露更多问题,但是一切有了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