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现在大家集体一心来计划变法,天幕恰好说了保甲法好,看来能成功!
【从文明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并不缺尚武精神,德与武并不冲突,孔孟提倡的君子六艺里离不开射御。】
【在秦汉之后,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反而日渐僵化保守,尚武精神被逐步剥离以往,以德立国,以仁义教化天下,武备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甚至被厌弃。】
【有一说一,明清时候的儒生若是以自己手无缚鸡之力的模样回到春秋战国,会被你们的孔孟圣贤打的嗷嗷叫,还毫无还手之力。】
“哈哈,别说回春秋战国,来我大唐也毫无还手之力!”尉迟敬德嚣张地大笑。
虽然民间喜欢说尉迟敬德是打铁出身,但其实尉迟恭是世家出身,同样学习君子六艺,懂武略,也懂文采。
汉族里原本没有“尉迟”这个姓氏,“尉迟”这个姓氏源于西域于阗,在五胡乱华时期东迁了一部分人。
尉迟部族在北魏时期有功,北魏孝文帝把尉迟姓氏尊为八大姓之一,赐姓尉氏。
其他的“八大姓”还有杨坚,是普六茹氏,李渊就是大野渊。
杨坚建隋后,所有人的姓氏恢复本姓,但是已经汉化很深,文字文化语言与汉人无异,彼此也已经混入汉人的血脉。
尉迟恭的曾祖尉迟本真,后魏的中郎将、冠军将军,被封为渔阳郡公;祖父尉迟益都,在北齐、北周都做过官,曾做过济州刺史;
而且尉迟恭的父亲是杨坚的幼弟,一代战神杨爽的记室参军,这一位打的突厥西迁,十分骁勇,尉迟恭自幼接受的教育依然是属于贵族化的军事教育,并非是草根从军。
不光尉迟敬德不虚,文臣同样不虚,笑呵呵地看着后世的笑话。
宋朝文人开始嘀嘀咕咕,说些什么“武夫粗鄙”“武夫不通礼仪”之类的话语。
辛弃疾闻言一声冷笑:“呵,一群只会耍嘴皮子功夫的废物。”
书生拍桌而起:“你说什么!”
辛弃疾“唰”的拔剑,微笑:“你对我说得有意见吗?”
书生“你你你”半天,气得满脸通红,还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辛弃疾的剑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朝他面门快速一扫。
他只觉得面前寒气一刺,尖锐的剑尖停留在他的鼻子前面,正要怒斥,就看到剑尖穿透了一只苍蝇。
“帮你打苍蝇,还不领情。”辛弃疾微笑着收回剑。
书生吓得背后一身冷汗,快速重新坐下:“谢……谢谢谢……”
说话哆哆嗦嗦,腿也吓得哆哆嗦嗦。
如果不是吓到腿软,他现在就想离开这里,离这个武夫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