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弓箭社遍及588村,651个团伙,共计31411人。还有忠义巡社,势力范围遍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福建等省,规模是十分宏大。】
赵匡胤笑不出来了,赵光义同样也得意不起来了。
规模如此大的上万人的习武团伙,这不就是起义军吗?!!!
而且这么多习武团伙,不会都是起义军吧!
大宋分明是有压制民间武力,连兵器都不让拥有的,这些团伙哪里来的兵器?
刚刚还在羡慕宋人不仅火器多,冷兵器也多的刘彻迅速收回羡慕。
他啧啧出声,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语气嫌弃道:“这大宋朝廷真是不得民心啊,竟然有这么多百姓要反宋。”
此时还年轻的刘彻还不知道,自己年迈之后因为“发猪瘟”,反他的起义军也没少到哪里去,在后世也没少被骂。
【大宋的无数社团有多种性质,有的是为了保护村寨自卫,有的是为了防御外族侵扰,还有的是为了反抗封建压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的军事训练性质。】
【从檀渊之盟开始后,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是否富贵贫穷,家家户户都出人,在村中自己组织团伙学习。】
“听说了没,檀渊之战议和了?”檀渊之盟刚刚签订之后,民间紧张关注此事的百姓立刻得到风声。
有百姓紧张中含着兴奋:“辽国认输了?”
提起话头的人瞬间暴怒,酒杯狠狠砸在桌上:“认输个屁,大宋认输了!”
酒楼里的其他客人酒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齐齐过来议论。
“什么!”
“我们大宋不是打赢了吗?凭什么认输?”
“莫非又出了什么变故?”
“还是官家也要搞什么兵阵图?”
“的确打赢了,但大宋还是要认输!”说话者越想越气,越气越想骂人。
其他客人更着急:“怎么会这样?大宋不是打赢了吗为什么要认输?”
“认输该不会又要赔钱吧?”
“我们还在赔西夏的钱,到处赔搞得像是那些蛮夷的奴隶!”
说话者没好气道:“你去问官家!”
“这算什么,我还听到更糟心的。”又有一人知道的情报更多,丧气的连连叹气补充:
“官家非要赔款,要赔款三十万求和,是寇准寇相公死命逼着曹利用,说敢把银绢开到三十万以上就提头来见。后来赔款定在三十万,结果官家反而不高兴,要把寇相公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