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

赵匡胤:朕没有!朕是重文轻武,但没有抑制打压!他又不傻,打压武将谁去打仗!

但是天幕听不到他的心声,所以赵匡胤一扭头,看到早有察觉的赵光义想跑,直接脱下鞋子朝赵光义的头上砸过去。

赵光义被快狠准砸到,脸朝下扑在地上,丢脸又怂,直接装死不起来。

赵匡胤磨牙。

果然,特意把赵光义从研究毒药那边叫过来一起看天幕是有必要的,需要打弟弟发泄一下怒火,不然迟早得被他气死。

【宋朝提倡儒学理学甚于武学,因此在主流社会中流行文弱柔靡之风。】

比如,文人雅士不再流行佩剑,流行佩戴折扇;

再比如,官员不流行骑马和坐马车,开始流行乘坐轿子。

轿子起源很早,比如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质肩舆,有屋顶式和伞顶式两种制式,就被认为是轿子的原型,更早的被推测可能夏朝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轿子盛行是在宋朝。

毕竟,前面的秦汉隋唐都尚武,哪怕是儒生也要学习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面的“御”和“射”就是很重要的骑射,不会骑马在上层贵族里是会被耻笑的。

但是宋朝一来崇尚文人风流,一来偏安一隅,重要的养马之地在敌人手中,朝廷普遍缺马,民间缺牛,于是只能使用人力,那就是轿子。

赵匡胤更加羞耻了。

文弱竟然还有偏安一地失去了养马场的原因,好丢人!

但是你既然缺马,也可以用茶叶换马,就不能练习强大自身吗?!

【当然,宋朝并不是没有武术高手。】

【首先,我们说一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传说中的“太祖长拳”。】

【在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何良臣的《阵纪》中都有记载“赵太祖长拳”或者“赵家拳”。

《纪效新书》还将之列为“古今拳家”第一拳,后来这个说法也流传了下去。

在清军入关之后,还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太祖拳,甚至是“太祖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武编》的记载,“太祖长拳”随名为拳术,但是“赵太祖长拳多用腿”,在《纪效新书》中同样有清晰地记载。】

【不知道这是不是赵太祖身为帝王阴谋的体现?】

虽然名为“太祖长拳”,但其实赵太祖更擅长腿功呢,没想到吧!

当敌人与赵匡胤的传人对敌,听到传人自报家门:“哦,久仰大名,太祖长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