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师父……”“贫僧当年西行路上格外艰难,又是混入难民群,又是从城上坐着吊篮放下去,又是沙漠徒步,太累了。若是那时贫僧也有神功附体,不知道是不是可以一日就飞到印度国去?”

玄奘想起往事,陷入回忆中。

玄奘想要西行,其实大唐朝廷是不允许的,所以最开始玄奘混入难民队伍才能顺利离开长安。

抵达凉州的时候,因为唐朝廷的命令已经发至,都督李大亮将玄奘扣留城中逼迫回京,城中西运寺的慧威法师就派弟子慧琳、道整一人连夜将玄奘密送出城西行。玄奘为了避免再次被抓,从此不敢白日行走,只得昼伏夜行。

但是这样依然没有避免掉抓捕,抵达瓜州时,刺史独孤达、州吏李昌早已接到凉州都督的缉捕通牒,准备扣押。

后来州吏李昌私底下亲自询问玄奘为何西行,并且被玄奘的志向深深打动,于是毁去缉拿牒文,暗中让玄奘坐在吊篮里从封锁的城楼上把他放下去。

这其中自然是有很大风险,一旦坠落,或者李昌心怀歹意,玄奘早已身死他乡。

玄奘要出关,离不开玉门关。

他想要连夜过关,谁知走到五峰山下装水时,被玉门关上的守兵发现,射箭差点射中。

玄奘没有退让躲避,选择骑马前去面见校尉王祥,陈述西行的目的。王祥被玄奘的宏愿所感动,就送玄奘过第一峰,并写信给驻守第四峰的族兄王伯陇。

如果说前面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到了西域佛国就迎来了“温柔乡”。

伊吾国、高昌国都是信奉佛教,对玄奘极为礼遇,国王亲自迎接,各种礼遇。

高昌王请求玄奘讲经并为太后、王后受戒,恳求玄奘留在高昌颐养天年,赐予大量的黄金与赏赐,玄奘坚定地拒绝并且离开了。

后来高昌王与玄奘结为盟兄弟,写信给西突厥国王叶护可汗,洒泪送玄奘西去。玄奘抵达西突厥后受到了叶护可汗的礼遇,叶护可汗又给沿途24国的过往写信,并且派送使者护送……

除了国王的礼遇,玄奘并非没有遇到其他危险,西域也有歹徒,印度还有盗匪,差点把玄奘抓去杀了祭神。

真实的玄奘西行之旅,虽然没有《西游记》那么魔幻,但同样是困难重重。

历经了千难万险后,玄奘依然凭借着超强的毅力走到了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

学成之后,玄奘与戒日王举行无遮大会,舌战全印18国国王及大小乘、婆罗门、外道等五千余人参加。会上由玄奘以《会宗论》标宗,门上挂牌通示:任人出难驳破。会期18天,参与者无一人提出改动一字者。

无遮大会结束后,戒日王尊称玄奘为“解脱天”,骑大象绕会场一周,受到无尚尊崇之礼。

在取得无上成就之后,玄奘不忘初心,启程回国,在回国途中依然不平静。

他用大象驮着梵文贝叶经520夹,共657部,启程北上回国。返归途中,渡印度河时,玄奘遇风浪翻船,失落梵经50夹及奇异花种等。

只得在乌铎迦汗茶城停留50天,派人过河抄写,再继续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