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早已经高兴过了,这一次倒也不是很意外。

他注意力在天幕上的人工传磁手段,看着那繁琐的过程,又要烧红铁盘,又要蘸水淬火,觉得十分麻烦,他跟毕昇分享自己见过的传磁手段。

“其实用磁石摩擦缝衣针,也能使针带上磁性。”

毕昇:“你这种方法的确更简单,但是如果没有磁石,还是用地磁法更好。”

沈括摸了摸下巴:“也是。各有各的好处,适应不同的环境。”

赵祯看着天幕提到的《武经总要》,颇为骄傲,看向负责编修此书的大臣曾公亮和丁度:“天幕总说大宋重文轻武,现在我大宋是第一个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如此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哪怕是大唐也没有。”

大臣们立刻一阵恭维。

赵祯还有些不满:“大宋有如此厉害的兵书,后世也认可我们兵书好,那么我们为什么打不过辽金西夏?”

“不仅要写书,朕要看到战功!要看到实绩!”

这是赵祯第一次明确表示出战意,让大臣们一阵惊讶的同时,也意识到天幕出现后,官家的心思变了。

大宋不想继续被后世骂“大怂”,就必须战,而且要战的漂亮。

“朕有生之年,定要收复失地!”一想到后面的南宋国土面积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赵祯就有一种危机感。

他看着满朝文武,能清晰地看到众臣脸上有犹疑,有紧张,还有不满和少量的战意。

太平已久,大家似乎都失去了战意。

赵祯心中一叹,看向了宫墙之外。

朝廷之上能打的武将太少,那就向朝廷之外的民间寻找。

“把《武经总要》多多刊印,发布民间,从民间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

赵祯一言落下,大臣们连连反对,但是赵祯还有更重要的改变政策在后面:

“此外,重开武举!朕要亲自选拔武状元!”

【在钢片指南鱼发明后不久,又有人发明了用钢针来指南,这种同样是人工磁化的小钢针,就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真正的指南针。】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了指南针的4种使用方法,基本归纳了现在为止的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水针和旱针。】

水针自然离不开水,用磁针穿过灯芯草,浮在水面上,就可以指示方向;

或者是把磁针放在装满水的碗口边缘,也能指示方向;

旱针不需要水,可以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就能自然宣传指引南北;

或者把磁针放在手指甲盖上,让磁针自由旋转指示方向。

天幕放出各种简单的指示方向法,看起来就像是现代的“科学小实验”,简单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