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回忆着梨树的嫁接之法,感觉与柑橘科的嫁接已经基本吻合,而且梨树嫁接之后结果比实生苗更快,想必柑橘科嫁接也会有更大的优势。
可以试试!
唐初,那农人家中的两姐妹一人看一人用树枝刮锅底灰,在墙上画下嫁接过程。
尽管她们看得眼睛眨都不眨,还是怕忘记。
“说不准叔叔伯伯他们也会想去嫁接。”妹妹有些不安。
姐姐摇头:“不会的,要交税了,他们正忙。”
相比起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两个弱许多的女孩子去做柑橘树实验,也不会耽误农活。
在农人眼里,到底还是田地和粮食最重要。
“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姐姐快速画完,拿出镰刀和树枝,比划着削树皮应该削成什么深度。
“好像只削掉了表皮……”
“是吗,会不会太浅了?”
“我也不确定……”
两姐妹商量着,姐姐期期艾艾看着天幕,果树还没讲完:
“要是天幕能放得更详细一点就好了……”
【时间不断往后发展,当古人见到的柑橘种类越来越多后,开始能辨别不同的柑橘科,在著作里也反映了出来。】
【南北朝时期,古籍《异苑》中已经区分出了“柑、橘、橙、柚”。
南宋时期,韩彦直于1178年,撰写《橘录》,里面记录了27种柑橘,这也是世界首部柑橘专著,足以说明华夏的柑橘种类之多。】
南宋韩彦直算是发现了,后世十分注重实用性,而且是方方面面。
无论是农耕,植物,还是诗词,小说,都会认真钻研。
这种态度让他作为原作者自然十分高兴,觉得没有浪费自己的一番心血。
“既然这么喜欢,我要好好写,再多写一点!”
天幕可是说了,这是世界上首部!首部!
才27种怎么够,天幕前面放了那么多种柑橘,他定然还有遗漏的,不奋斗出个100种浪费上天幕的名气!
【还是南宋韩彦直,他的《橘录》也记载了古代最详细的柑橘嫁接技术:
“取朱孪核洗净,下肥土中,一年而长,又一年木大如小儿之拳,遇春月乃接。取诸柑之佳与桔之美者,经年向阳之枝以为砧。去地尺余,留锯截之,剔其皮,两枝对接,勿动摇其根。掬土实其中以防水,藕护其外,麻束之。工之良者,挥斤之间,无不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