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政全书》在明末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广受欢迎,现存的《农政全书》各类版本多达15种34部,数量堪称农书之最】
在《农政全书》传入之前,日本学的主要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技术,日本借鉴性不强;
《农政全书》传入之后,日本开始接触到南方湿地农耕技术,并且开始对不同季节的耕作时令、不同地区的耕地性质等详细分类,所以该书又被称为日本的第一部 重要的百姓农书。
《农政全书》里记载了水旱虫灾的治理方式,还附了400多种可供饥荒时期充饥用的草木野菜目录,这里的大部分救荒本草,在中日两国都是重要文献。
1732-1736年,日本发生了为期4年的大饥荒,这些内容对克服饥荒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日本文人再次各种研读《农政全书》写作,只在江户后期和明治初期就写作出184篇与之相关的农书。
【当丰臣秀吉因为华夏的农书和农业政策强大日本后,开始磨刀霍霍向明清】
【万历年间,丰臣秀吉给自己的爱妾写信: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为了这个目标,丰臣秀吉陈兵20万,发动了侵略朝鲜战争,目标是以朝鲜作为跳板,侵略华夏,然后是整个东亚。】
日本打朝鲜很轻松,很快汉城平壤分别失陷,全国8个道丢了7个道。
“征服朝鲜如此简单,征服唐明指日可待!”轻轻松松打下朝鲜半壁江山的丰臣秀吉十分自信,取出地图,已经开始研究占领华夏后定都在哪里。
丰臣秀吉对着自己弟弟丰臣秀次画大饼:“等日后我们迁都北京,我要北京这一圈十公里的地方,让你作大唐关白,让宇喜多秀来统治朝鲜。”
“狂妄至极!”
万历皇帝朱翊钧对于小日本打自己的都城主意的行为非常愤怒:
“嗟尔小国,也敢打大明的主意!”
更过分的是把大明叫唐明,大唐都已经过去多少年了,竟然还念念不忘。
【万历三大征分别是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这三次战争大明都打了胜仗,但是很可惜,这也是大明朝最后的余晖。】
【朝鲜战役打的非常艰辛,这时期大明已经暴露了不少问题。】
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松立刻向宗主国大明求救,当时的大明万历朝刚刚完成了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让大明国库充盈,革弊施新,万象更新。一向懒政的的万历皇帝,立即决定出兵朝鲜。
在朝鲜,大明军队和丰臣秀吉打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平壤战役,碧蹄馆战役,水军作战,三大战役以大明全胜结束。
战争加上瘟疫开始流行,补给不足的丰臣秀吉提出议和,大明答应了议和。
但是,丰臣秀吉的议和只不过是暂时妥协,而当时大明与日本谈判的官员石星或许是被买通或许是为了功绩,对万历皇帝掩盖了这一切。
于是大明打了胜仗却丧家犬一般被丰臣秀吉赶出朝鲜,直到再次入侵朝鲜,万历皇帝才知道丰臣秀吉的野心。
“竟敢欺君罔上!革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