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商人叹气:“前面那么多写书留名的,可没有商贩。”

圆胖商人不服气:“吕不韦不就是?”

“那怎么一样……”

【古代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写有《伊本·白图泰游记》,记录了在华夏的所见所闻,还特意介绍了海事方面的法律条例】

【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艾布·载德·哈桑·西拉菲等写有《中国印度见闻录》,在书中对中国和印度进行了对比,并且盛赞中国】

“商人!是商人写的书!”圆胖商人顿时激动了。

“我听到了,还是两个人一起写得。”大胡子也被激励到了,拉住圆胖商人的手,他俩是同族,也是一起做生意的老搭档,“我们也可以!”

“这书不但可以传给我们的后世子孙,还有机会传到千年以后!”

情绪激动之下,没控制住声量,酒楼里大少人听到二人的话语。

尽管有世家公子嘲笑他们痴心妄想,但是商人就没有脸皮薄的,就当没听到。

听到商人也可以写书传到后世,还传到国外,这一刻,不少商人心动了。

为了方便经商,商人哪怕不能参加科举,多少还是识字、会记账的,虽然文采可能没有世家公子那么好,但是天幕也说了,主要是记录所见所闻,介绍他国的地理风情,这个有内容就行了。

实在不行,请人润色嘛,寒门子弟还帮人写信挣点米粮钱呢。

【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著有《道里邦国志》,在里面称呼华夏为“汉府”,记录了华夏的港口、饮食、城市和特产等】

【阿拉伯著名学者伊德里斯在其地理书《云游者的娱乐》里记录了华夏的地理,记述“中国面积广,人口多,多良港……”】

【学者麦斯欧迪在其代表作《黄金草原》里写了一个有关中国国王的动人故事】

【文学家贾希兹在著作《突厥人的功劳》赞美华夏人的工艺,在《贾希兹文集》里详细描写了中国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穿丝绸衣服,不戴头巾,主食是大米,喝得饮料也是稻米发酵而成的,没有葡萄酒,用米酿醋造酒等等】

天幕下,不同朝代的商人开始奋笔疾书,不识字的让小厮记录。

写兵书诗书他们不行,这种记录民俗风情记录民间故事的,他们走的地方多了,还是可以努努力的嘛!

谁还没有个青史留名的野心呢!

【大家都熟悉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多次提到中国生产的物品】

【这一切都说明了阿拉伯与华夏的密切往来,也说明了华夏文化对阿拉伯的影响深远】!

第12章 第 12 章 四大文明古国12

【阿拉伯帝国很早就与华夏有来往】

【汉朝时期,华夏把阿拉伯称为“条枝”,《汉书·张骞传》记录“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条枝、身毒国”,这是我国史料里双方交往最早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