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仔细算起来, 立夏务农这些年,家里也一直是贫农,脑袋瓜在年轻一辈之中也转的快,这个机会给他没什么不好。

让两个生产队长定下决定的一点,是前两天无意中跟梁教授说话得到的信息。

卫兴平在下乡之前,跟梁教授同样是副级,那是正经有身份的人。

原本派遣到南边,打着是知青的名号,其实为的是改善农业情况,外加上他儿子也在那,组织上想让分别许久的父子俩有个团聚时光。

谁能想到这团聚还没多久,就出现了天灾,闹出这么大的篓子。

儿子被查,最后拼着一点劲把老子给换了地方。

不讨论别的,学术上,研究上卫兴平那是一把好手,为农学院做过不少贡献的。

他表示排渠有问题,那就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卫兴平现在的身份尴尬,梁教授也只能点到为止。

可生产队长们多有点傻眼了。

感情这人这么厉害?

事后俩人专门找卫兴平谈了谈,就这排渠的事情,好好说了一遍。

卫兴平自然开心,认认真真的将计划细细说了一遍,时不时说点专业词,让文化程度不高的两个生产队长都听迷了。

虽然没听懂,可结果看懂了。

那就是比他们现在挖的方式好!

借着这事,大队长说知青点如今住得下,问问他要不要搬回去。

却被还没研究出小麦新品种的卫兴平给拒绝了。

他喜欢现在在迟家的气氛,感觉他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村里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新屋子盖好的时候,迟家就在立春跟立夏那屋子角落里支了张木板床。

担心村里查,就在地上搁了块板子,人一起来,铺盖一卷,木板靠着门口竖起来,啥都看不出。

风吹不着,雨打不到的,挺好的。

大队长无奈,最后只能顺着他的心思来,不过卫兴平之前所提的建议,一一都被重新重视起来。

后来是大队长和二队长商量,既然卫兴平愿意继续住,那就在迟家住着。

迟家人不孬,不会出啥事情。

或许是心理上有了点亏欠,也或许是卫兴平聊事情的时候时不时就提起惊蛰,大队长想到了上次马德明的提议。

村里工农兵学员的名额可还没定下来呢。

上次惊蛰拒绝了,不是提议了立夏?

立夏本来就是年轻一辈中脑袋瓜聪明的那个,现在大队长有心通过这关系跟卫兴平打好关系,两人一商量,最后就定了立夏。

工农兵大学生以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审一系列结束才能确定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