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垂眸,闷闷点了点脑袋。
果然,杜怀信偷偷打量了眼李承乾的神情,所幸他的年纪还小,一些观念想要扭转不是件难事。
毕竟有着这么一个人在一旁,又怎么可能不被李世民所感染呢?
正当杜怀信如是想着的时候,殿外传来了通报声,是房玄龄与杜如晦。
房杜二人甫一入殿就通禀了李世民一个好消息。
“陛下,叛臣罗艺已伏诛。”
听着房玄龄的话李世民收拢了情绪:“我若是没记错的话,辅机和敬德才刚刚带兵出了长安吧,是他身边人下手的?”
杜如晦接口:“陛下猜得不错,罗艺自豳州被豳州统军大败,抛妻弃子而逃,身边只余数百人亲信,他一路逃窜至乌城本是想要投靠突厥,不料被自己的副将所杀,首级已经在送往长安的路上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这个副将虽然参与了罗艺反叛一事,但戴罪立功,功过相抵,同去岁一样,所有错止于罗艺一人,他手下士卒无罪,至于那个副将……将人也召回长安给个合适的职位以安人心。”
话落,李世民很快将此事抛之脑后,一个没有掀起半点水花的罗艺还不值得他耗费心神惦念。
“玄龄克明,我先前吩咐你们二人绘制的户籍手实样式如何了?”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臣等此行前来就是为了此事,已经有了大致的样式,陛下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全的地方。”
提起这个杜怀信的兴趣简直是比李世民还要大,要知道在古代因为交通沟通不便,统计人口往往是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更不要说武德年间李渊虽然下达了户籍编造的法令,但缝缝补补这么多年却是始终没有个法定的章程文书,而李渊瞧着也毫不在意的样子。
于是说起来好笑,这都九年过去了,李唐朝廷对于天下人口的概念还是模糊的,上一个确切的数字应该是要追溯到隋炀帝期间了,然而经过那么一场大乱,百姓多有死亡逃散,基层行政崩溃。
偏偏武德一朝周隋许多制敕文案都丢失了,等李世民接手武德一朝的烂摊子时,他所看到了的处处都是混乱不已的行政系统,不得不一点一点重新开始梳理朝政定下规矩,对于户籍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杜怀信一面想着一面伸长了脖子去瞧房玄龄自怀中掏出的一本厚厚的册子。
杜如晦念着这几日房玄龄因为忙碌身体不好替他开口对李世民讲解:“手实以户计,家口田地一一上报,每年重新编造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