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李世民似乎是想起了当年尚且稚嫩的自己,他好笑地摇了摇头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那个时候朕年少,向来最最不喜的就是那股子怅惘悲切的曲调。”
“朕也是自小学琵琶的,诸卿可知当初朕做了什么?”
李世民忍不住轻笑出声:“朕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为这支本该悲伤的折杨柳做了些改动,便是你们如今听到的这般。”
“然后……”李世民哼笑了声,“朕特地跑到了那个胡人面前,专门弹奏了这一曲折杨柳。”
“那个胡人向来应是生气了,他对着朕焦急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思乡的曲子,被朕这么一改这思乡的意味淡了太多。”
“可朕那时半点不生气,只是笑呵呵地告诉那个胡人,朕的这曲折杨柳,思乡终有尽头,归乡之日总是在眼前的。”
“戎人不为万里之行,可迟早会有一天自长安而去边疆不过九千九百里,到那个时候,这胡人还用得着思乡吗?这处处望去,不都是故土了吗?”
所有人皆是一愣,似是从这句淡淡的话语中窥探了眼前这位年轻天子的野心与壮志。
李世民手指叩动着桌面,他慵懒道:“既然颉利可汗于武功附近现身,那么明日京师戒严,还有后日的封后典礼照常举行。”
话落,李世民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诸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只觉得好笑,这消息若是落到颉利可汗耳中,他会如何做想?
自以为洋洋得意地带了大军南下,以为会见到李世民心焦惊慌的模样,以为长安内部会乱做一团,可他应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一旁蹦跶得欢快,但是落李世民眼中却恍若跳梁小丑,甚至还比不得一场封后大典。
虚张之计,李世民是运用得愈发纯熟了。
只要那个人是李世民,是战无不胜横扫天下的李世民,那么颉利可汗就必定会心生疑惑甚至是产生犹豫的,到那个时候这两方还未交手,士气这一块突厥便已经先输了。
更不用说颉利可汗本就是想要趁着李唐交接皇位不稳之际来占一占便宜的,可若是这政权瞧着没有半点不稳之处呢?颉利可汗又是否会因为被打乱了计划而产生迷茫心生退缩?
不论如何,只要这突厥内部生了退兵的心思,那么一切便都是好解决了的。
房玄龄笑着看向坐于上首耀眼夺目的李世民,这登基的第一场仗已经是开了个好头了。
而有百战百胜的天策上将在前方挡着,想来不论是于百姓而言还是于百官而言,大家恐怕都是生不出什么惧怕的心思的吧?
房玄龄垂眸:“陛下圣明。”
有他这么一起头,群臣都是反应了过来,纷纷起身行礼:“陛下圣明!”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