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相残,古今大恶,若是我主动出手,于道义和政治上我便是先落了下乘。”
“我确实是下定了决心,只是我想着能不能逼太子一方先出手,如此一来我接手皇位时也能更加稳妥些。”
说到底,李世民还是万分不甘心,他分明是可以堂堂正正地上位的,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总会有不分是非的人拿此事来讥讽于他,而且李世民为人最是磊落,他也不愿忍受他人平白无故的揣测与抹黑。
所以就将长安化作战场,将李渊同李建成视作敌人,那么就用他最擅长的方式来打这场特殊的仗。
第一步便是先逼着敌人露出破绽。
听着李世民的这番话房玄龄叹了口气:“可二郎,我们如今身处长安。”
“陛下当日的承诺只怕是为了稳住二郎罢了,等事后陛下必定是不可能放二郎回洛阳的。”
“战场上二郎可以如此,是因为无人敢反对二郎的命令。”
“可如今我们兵力不足,若是等太子先出手,不可能知晓太子一方计策的所有细节,稍稍出错便会万劫不复,我们不能冒这个险,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必须一手掌控。”
“若是二郎出了什么意外,我们这场兵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世民顿了顿:“我也明白玄龄的担忧,但不论如何还是需要再等一等。”
“光光是掌握禁军还是不够的,太子与齐王有两千精兵,我还需要秘密调玄甲军精锐百骑入长安作为我们的底牌。”
“而且此战我需得考虑方方面面,若是长安兵变失败,我也得给自己留一条万无一失的退路。”
房玄龄想了想接口道:“二郎是打算派人前往洛阳私交豪杰?”
李世民点点头:“是,我已经派了张亮前往,让他带上千余人和大量金帛,张亮曾是最早一批的瓦岗军将领,同山东豪杰也算得上熟悉,且此人心思缜密,是个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长安兵变失败,就不可避免要走上内战的道路了,可如今天下初定,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赢这场仗,将伤亡缩减至最小。”
“我不能因为我的私心,让更多无辜之人丧命,那这同我夺权的初衷岂不就是南辕北辙了?”
“而且,也不单单只一个洛阳。”
“上回我退敌突厥同李靖与李世勣也是碰了面的。”
“他们二人直言我以功高被疑,愿请申犬马之力。”
“如今他们二人一个是安州大都督,一个太原行军总管,若兵变失败退保洛阳,他们二人也是可以帮上忙的,只是我还需要同他们详细商量对策,这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