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得知后立马派人出兵誓要夺回,只可惜轘辕关十分险要,王君廓又不是同王世充一般疏忽防备的人,早早做好了准备轻而易举便退了敌。
一切都很顺利。
以夺下轘辕关,打通豫东平原为尾,由此,李世民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成功达成。
以堂堂正正之姿,李世民居于军中,三路大军同时出手,先后逼近洛阳的南、北、西三个方向,包围圈初初形成。
更进一步夺下轘辕关,打开洛阳东侧的局势,深入王世充的腹地,近一步挤压王世充的生存空间,极大缩短了唐郑两方对峙的时间。
与此同时,对于王世充来说更为不幸的消息是,他的手底下有着太多的前瓦岗将领。
纵然李密因着太过着急杀了翟让,可是依然有一部分瓦岗将领真切钦佩他。
李密最终输给了屡战屡败的王世充,这在瓦岗将领心中绝对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更何况还是输给这么一个在他们眼中的小人。
所以在李密归唐后,一部分瓦岗将领同样选择投奔唐朝,另外一部分依然在拼死抵抗,最终还是不敌王世充被俘虏。
前一年李唐自家出了乱子,根本顾不上洛阳战场,山路阻绝距离遥远,这些将领根本走不了,只能屈辱得在仇人手下过活。
可如今不同了,秦王东征洛阳,更是一路胜利,这些将领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一个两个纷纷跳反带领治下州县归附唐朝。
李世民特意下了道命令,让这些长官便宜行事,州县官吏一概不换。
投了降还能保存自己的利益,如此一来,便如滚雪球一般,王世充治下越来越多的州县在权衡之下选择归附唐朝。
与此同时,为了近一步压迫王世充,李世民自慈涧移营到孝水堡,大军屯于北邙山。
然而眼看着己方就要陷入绝境的王世充哪里肯善罢甘休,派出斥候探知了唐军移营的消息,再度派遣步骑万余,以求最后一搏。
只能说王世充的眼光实在毒辣,这次偷袭选的时机极好,不仅仅是此刻的唐军立足不稳,更是因着唐军的内部积压已久的关于新老将领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寻相身上。
寻相为人自傲,在宋金刚手底下时很受重用,但是李世民身边的能人实在是太多了,他根本毫不起眼,加之老将的排斥,寻相终于再也忍不住了。
俗话说得好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若是此刻叛逃李世民投奔王世充,想必一定能获得很高的礼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