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眯了眯眼睛,虽然天幕没点名,但他知道那个书画家是宋朝的,这修仙的和当木工的,又是谁家的?仔细回忆了一下,史书上好像没这几号人,不会是他们大明的皇帝吧?
虽没有证据,但朱元璋感觉也不太好了。
【李隆基也有自己的小爱好,那就是音律歌舞。如今一说起少数民族同胞,大家便觉得是能歌善舞,事实上在唐朝时,汉人也是极为能歌善舞的,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汉人才是最能歌善舞的。李隆基本人就十分擅长音律与舞蹈,《霓裳羽衣舞》传闻便是他被术士带到月宫,看了仙娥们奏乐起舞后,才写出来的,后由杨贵妃编舞,成了唐朝盛世的代表之作。而李隆基本人对乐曲歌舞的贡献,被后人尊为梨园祖师爷。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隆基是个成功的音乐家。】
【因为有这个爱好,作为帝王的李隆基,对这方面的投入也极大,不仅投入了大量财物兴梨园,培养歌舞类人才,自己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可进行创作。除了《霓裳羽衣舞》外,还有《小破阵乐》、《秋风高》等作品,而且他不仅自己会演奏各种乐器,还会组织各种乐器的演奏师表演,可以说是当时的交响乐了。】
【汉代便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可以想象一个皇帝为音乐舞蹈疯狂的时候,整个国家上下,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潮。这对音乐舞蹈艺术行业来说,自然是福音,也涌现了出了李龟年等一批顶级音乐家。可音乐歌舞表演,是需要舞台与观众的。于是宫中举办的宴会也极多,花费也十分巨大,再加上李隆基是皇帝,事事都要最好的,可不就是奢靡到不行?】
【李隆基不仅在宫中举办宴会,还常‘与民同乐’,也就是在一切重大节日时,便聚众宴饮,行欢作乐。一首作者不明的《宫词》写道:“花萼楼前春正浓,蒙蒙柳絮舞晴空。金钱掷罢娇无力,笑倚栏杆屈曲中。”写的就是李隆基和妃嫔带着百官在花萼楼宴饮,喝到高兴时,就开始大撒币,将钱往文武百官中扔,让百官哄抢。钱多到连宫女们扔完就累的没了力气,靠在栏杆上看着百官争抢的样子发笑。】
李世民握紧了拳头,喜欢音乐歌舞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他自己也十分喜欢,高兴起来也拉着大臣们又唱又跳的,打赢了仗还让突厥王来给自己跳舞。可李隆基这时什么大撒币行为?唱歌跳舞本为助兴,是抒发胸臆、表达愉悦心情的方式,李隆基他怎么就钻进去了?!怎么就把这事儿当成是主业了?
而且纳杨贵妃入宫,也是这个缘故吧?就因为杨玉环十分精通音律舞蹈,他爱这点,所以不管人家是自己的儿媳妇这事,直接纳入宫,册封成贵妃养起来?
果然皇帝不务正业的时候,就开始祸国殃民了。
这就是真正的玩物丧志啊!
嬴政表情显得有点一言难尽,不太理解这种乐师活儿,哪里吸引人。
刘彻更加不明白了,搞歌舞哪有打仗占疆土、将天下治理得更好,来的有意思?
赵匡胤深吸了两口气,才让自己平静了一些,同时也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这人也是天赋点在了写词上,当皇帝当得一塌糊涂,和唐玄宗一样奢靡浪费。
“这做皇帝,确实是不能太任性了。”书上有那么多无能君王,再加天幕对赵构、朱祁镇等人的解读,赵匡胤深深感觉到,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