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皇子不能表现得对军权有想法, 朱棣早就对着朱元璋, 畅谈起自己对兵制改革,以及如何练兵的想法了。
朱元璋似是猜到了朱棣心中所想, 语重心长道:“老四啊,事儿交给你了, 你要好好办啊!我老了,在这位置也待不了几年了, 将来这江山这皇位,都是要交给你们的。”
朱棣忙跪下:“父皇……”
朱元璋摆摆手, 他在正统年时, 就注意了一下自己的寿数, 按照天意,他确实没多少年好活了。一回到自己身体里,他便生出了许多紧迫感来,就怕几年时间不够他改正自己的错误。
但若是将江山交到老四手中, 朱元璋觉得自己也没那么着急了。
李世民也赞道:“后世之人见地真不错,又此等见识的, 应该上过太学吧?若后人皆有此心,华夏一族,定能万万年延续下去了。我等建功立业、开创太平之事,也算是千古流传了。”
想到宋的那些事,李世民忍不住叹息,特别是那冤死的岳飞将军,恨不得能招致自己的麾下。不过,转念想到天幕所说的,宋朝改革兵制,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一事,顿时生出许多灵感来,忙回到桌前,伏案书写。
刘彻最为同意这番话,大汉江山就是靠四处征战打下来的,虽被诟病穷兵黩武,刘彻却依旧甘之如饴。
赵匡胤虽万分赞同提升军事实力,但也被天幕的话臊地满脸通红。他曾经最得意最高兴的地方,就是改革了自古以来的兵制,使得当兵逐渐成为一个职业。虽天幕说他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可宋后来变成那样,也是他的责任。
在急速地书写了一番后,赵匡胤才停了下来,看着满篇潦草的字迹,微微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笔。
【或许,宋的事情还有些遥远,但看近代史,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们占了这样一块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就免不了要被人惦记,自身强大起来,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近代史的民国,犯的错误与宋十分类似,甚至比宋还要严重。宋朝虽有靖康之难,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主权还算完整。可民国时期,不少土地被列强占据,通商口岸也成了列强攫取利益的渠道,军事上靠着国外的武器援助,政治上,作为一战的战胜国,甚至拿不回自己被占领的国土,更别提参与最后的利益瓜分……民国也像宋一样,对着强者卑躬屈膝,甚至要将整个国家全盘西化,卖国贼能说成是“曲线救国”,该抗日时还“攘外必先安内”,若没有像岳飞那般坚定报国、为国身先士卒的革命先烈,咱们这一族的命运会如何,还真难以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