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大嘴巴最后被自家那个闷葫芦弟弟暗戳戳地收拾了一顿,被含微毒的药材麻得半天合不了嘴。
那香丸据说原本是他们老王家的祖传手艺,气味浓郁却不呛鼻,有宁心、安神、清心热的功效,在旧时还曾做过贡品。
但它的制作工序极度复杂,所用的材料到了现代有几味甚至都成了珍稀品种,轻易还买不到。
再加上,现在的人们大多没有煎香的闲情逸致,香丸的市场渐而被更加便利的香水和香囊占据。等方子传承到了王家兄弟手上时,几乎快成了废纸一张。
为了不使自家的传统手艺就这样失传,王家兄弟钻研了一阵子,在原始方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终于研究出了效用相同但成本更加低廉、工序更为简便,而且只需要佩戴、不用煎制的新品。
正好到了端午节,两兄弟就决定把这些新鲜出炉的样品赠送给香客们,也算在是接受市场的调研评价。
与此同时,林懿墨也没有忘记自己网络上的粉丝们,也准备了同样的礼物,抽奖送给了大家。
忙忙碌碌之中,一整个上午转瞬即逝。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仿佛几天前的危机不过是一场集体的梦境。
……
中午,送走了最后一位香客之后,枫江观暂时合上了大门,开始准备下午的祭祖法事。
伴着枫江观的大门被缓缓合上,一阵扑鼻的香气也从后院的厨房里飘出,渐渐弥漫在整个道观中,令忙碌了半天的人们腹中更加饥饿。
“好香啊!”侯子明揉着自己咕咕叫的肚子,耸着鼻子使劲闻,仿佛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也正好到了饭点,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向着餐桌进发了。
“好多粽子!”刚刚迈进后院,众人的目光就齐刷刷地落到了不远处桌上以盆来计数的粽子上。
那些都是大家昨天自己包的,形状大小层次不齐,馅料的种类更是各不相同。
杨桃自小生活在农村,林懿墨和赵平云也是在山里长大,包粽子的手艺都不错,盆子里那些规规矩矩的大多都是他们的手笔。
至于其他人,他们大多都没掌握这项技能,说是包粽子,实际上也就是玩一玩,意思一下算完。
至于个别另辟蹊径的,比如岑寂临和侯子明之流,却是格外热爱创新,甚至研究出了榴莲粽子、杨梅粽子这种丧心病狂的东西。没等下锅,他们便被系着围裙的林暃连人带粽一起丢出了后院。
刚被捞出锅的粽子们还在不断地升腾着热气,散发出诱人的米香。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这或许就是属于家的味道。
杨桃望着那些白色的雾气,目光久久未曾挪开,思绪却渐渐飘向了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