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戍王颔首,“想来他半生壮志未酬,必定盼着能再有披坚执锐的一天。”

木惜迟道:“不错。且他当年被污谋逆的那个案子,多半也是端王的手笔。韩朔见了而今逆贼掌权的局面,再回思当年之事,又怎会还不明白。可说与咱们算得上同仇敌忾。此人的下落现已探得,我有十足把握能够为己所用。”

戍王皱眉道:“可古话说‘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他便是个神兵天降,也断乎做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到此处,忽而想起什么,双手拳掌相击,道,“嗳!孩儿上回说与岐国对战敌众我寡,长途征战恐后劲乏力。亚父叫孩儿不必操心,亚父可是已有了妙策么?”

木惜迟道:“韩朔如今在皇陵守墓,手下就有一千兵卒。”

戍王听了大失所望,“守陵的兵岂能作战?”

木惜迟冷笑道:“你难道没听过‘强将手下无弱兵’。韩朔智勇双全,岐国的斤两,没人比他更清楚。以他的才干和经验,以少胜多并非全无可能。”

戍王察觉木惜迟些许不悦,忙道:“不怪乎亚父说不用着急,原来有此神计。”

木惜迟道:“先前我所以不提起,为的是适逢你父皇忌日。那端王再不济,也要去皇陵做做样子,少说也有三五日光景,多则上十日。现今祭祀已过,端王的銮驾离开皇陵,咱们正可去做一番安插。”

戍王:“上回孩儿提了一嘴父皇的忌日,亚父那几日就都待孩儿冷淡淡的,叫孩儿好不悬心,原来亚父是在筹措这件事,而非不喜欢孩儿了。”

“傻小子,又孩子气了。” 木惜迟微微一笑,旋即正色道,“我不日要赶赴皇陵一趟,亲自招抚韩朔。”

戍王忙道:“玉塘关距皇陵千里迢迢,亚父恐怕……”

不等说完,木惜迟叱道:“你又婆婆妈妈了,怎么,我的话你这就不听了!”

“不,不,孩儿岂敢不听……”说着便命人预备车轿。

木惜迟止道:“还坐什么轿子,给我备一乘上好的良驹。”

及至临行前,戍王万般不放心,定要同行。

木惜迟不耐道:“你这个凡人胎子,渴了要饮,饿了要吃,困了还要睡,一路上耽误多少工夫!让七妹同我一道,三日两夜就够得来回了。”

最后交代他每日勤加练功,不可懈怠。戍王只得连连地答应了。

木惜迟同着七妹打马绝尘而去。次日玉塘关便来了一行不速之客。这日内城门守将例行检视来往人众,却遥遥走来一队车马,华盖雍容,直来到跟前才停下。上边下来个宽服大袖的男子,站在当中顾盼睥睨。

守兵上前盘诘,那男子冲他瞧上一眼,继而眼皮一夹,说道:“吾等乃奉陛下之命前来,还不快叫你们殿下亲自来迎!”

那守兵奔去请了上峰,半晌城门吏走来,向那男子行了一礼,说道:“不知大人远道而来,下官有失远迎。殿下现正习练武艺,我们先生临走可交代下了,殿下练功时不得打搅。请大人候上一候。”说完拿脚就走。

那来使被气怔在原地,跳起来大叫:“陛下恩赏,尔等安敢怠慢!快快许我们进城!”

城门吏转过头来道:“玉塘关是重要隘口,来往车马都要搜查,大人一行何等尊贵,下官辈不敢擅自搜查,因此大人不能入城。”

“……”

那来使见讨不到便宜,只得先服软,说道:“实在是有大大的好事——”说着向天一拱手,“戍王在边关连连告捷,圣心甚慰。天子近臣千沧先生,机谋善断,智计无双。陛下割爱,特遣我等护送先生来赴玉塘关襄助戍王,往后有先生运筹帷幄,再与岐国对战,我军定然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了。”

这里无论军民都对戍王礼敬有加,而对帝都来人素无好感。因此城门吏耐着性子听完他一篇话,佯装疑惑道:“奇也怪哉,我们殿下已得了个不世出的军师木先生。领着弟兄们打了好几场胜仗,这里为什么又跑来个军师?”

来使道:“木先生?什么木先生?”

城门吏道:“木先生是修道高人,一向算无遗策。自他来了,我们从未吃过败仗。”

来使讷讷地听着,正要回口。自身后马车上又下来一个青年。来使忙回身向那青年施礼,恭敬道:“千沧先生。”

青年遍身赤衣,如火般迎风烈烈,闻言也仅对使臣微微颔首,一双凤眼却睨着城门吏,嘴里“嗤”地一声,“什么修道高人,别是个来路不明,混吃混喝的假道士、臭要饭罢。戍王殿下可不要被蒙骗了……”

正说到这里,忽然一支羽箭破空射来,“嗖”地穿过来使头上的高帽,正中他身后青年的胸口。青年中箭后被剑势逼得向后踉跄数步,却并未当即毙命。

来使捂着脑袋坐在地上,已是吓傻了。半晌才哇哇哇大叫起来,又手脚并用地爬上车,乱着叫人把青年也拖上来,一行人调转马头便逃。

射箭的人正是戍王,他站在城楼上怒视着下方,大声道:“留你一条狗命回去告诉端王,他没几天好日子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