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走了爹爹,娘他们就像没有主心骨那般,又全都靠向了哥哥,现在更是哥哥说什么就是什么。
“大人,我也是没有办法啊,求求大人看在小女子年级尚小不懂事的情况下绕了小女子吧!”
县长大人没有想到这事竟然是故意的,他立马派人去把这些人给抓起来,后面更是开堂审讯。
这些人怎么就看不清呢,现在他们县能有这么大的发展和繁荣,荆行在这中间起了重要作用,瞧瞧现在百姓们吃的好穿的好,一个个脸上都是笑容,就连轮到每年交税钱税粮的时候,百姓们现在都只是抱怨两句,给钱却也爽快起来,要是在之前,好的人家,他们收一颗子都要被骂骂咧咧,那些困难的人家,这一颗子就是他们全家的命啊!
县官只要一想到这个,面上就严厉起来,这些人只顾着自己的口袋鼓,却没有真心的想过乡里乡亲,这一次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要问谁最清楚荆行的重要,那就要数这些原本生活困难的百姓们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将来会有这么一个人会改变这么多百姓的家庭生活,无论是汉子还是家里妇人,只要干活勤快踏实就能去荆行开设的厂里干活,厂里不仅有宿舍给路远的工人住的,还有食堂,有肉有菜味道还极好。
让人们恨不得整天整夜的干活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只要干的多,你拿到的钱就多,每月发下工钱来的时候,人们只要看着那一袋沉甸甸的工钱,这些钱都是他的,他能赚到这么多钱,那一刻真的是心里的愉悦是从很多方面来的,也是在这一刻,人们身体里充满力量,下一秒的动作就把钱揣进自己的怀里,撸起袖子更加卖力的干活,他们希望下一个月拿到的钱比这个月还要多。
自从进了荆行厂里的人们进去了就不想出来,甚至他们还觉得能进荆行的厂是一种十分荣幸的事,不仅向亲戚朋友大肆炫耀一番,还向邻里乡亲夸奖荆行的厂,更是起到了宣传荆行厂的作用,但即使没有百姓们口口相传,荆行的厂也能做到闻名县城。
无论是过年过节,在荆行厂里干活的百姓们就能得到东家给他们安排的节日礼物,有肉有点心糖果这些,而且荆行这个东家从来不小气,厂里干活每人都是一大块猪肉和一盒点心,而那些勤奋员工就是一大个猪腿,点心糖果必不可少,不仅有这些,有时候他们东家还会给这些厉害的员工奖励钱,数目也是从一两银子到十两银子。
从荆行办厂开始,每次过年过节都是这般,凡是家里人要是听到让他们明天去厂门口等着的消息,那真的是全家人走路带风、昂首挺胸、骄傲不已的事情。
论谁家看到这么多奖赏的时候,不会笑的见牙不见眼呢。
所以,荆行家的厂,荆行家的学校,荆行家铺子,以及荆行这个人都是这几个县城闻名的。
凡是牵扯到荆行的,就会引起全县的关注,要是对荆行不利的,这大半个县城百姓们就不依了,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人给淹死。
但有些人就是非得犯这个贱,这姑娘要卖身葬父的事可是全县人关注,如今这个事竟然还是人安排的,这可哪能放过,等县官这边审判好,一个个都朝着那奸商骂,即使县官判的严重,但是这也难消百姓们的心头之恨,骂的奸商满脸唾沫,很是狼狈。
有县长的“杀鸡儆猴”,后面更是有百姓们见到这奸商就骂,整整骂了大半年的事,那些想搞荆行的商人也不敢随意动手了。
树大招风,这么多年,季福跟在荆行身边还是知道的。
荆行捞起季福的手凑到嘴边亲了一下,“不会,相公会解决的。”
“我明天就去带着娘去县长那里。”
翌日一早,荆行就带着闵母去了县城,而季福则是带着人去打扫房子,原本老祝来说房子已经把人赶走的时候季福就想去看看,收拾收拾这两套房子来准备下次出租,然而后面知道祝婶子的事便耽搁了。
第106章
县长看荆行和闵母到来还是有些意外和好奇的。虽然荆行和季福因为生意那些会常来他这边, 但是他还是很少看到荆行带着闵娘子来,他猜想着这次办的事应该跟闵娘子有关。
县长大人招呼两人坐,让师爷给他们倒杯茶水。
荆行知道县长这边忙,便直接说明来意。
闵母昨晚想了一个晚上, 今天早上因为这事也没有提得起精神来, 没有想到他们吃完早饭, 荆行就对她说要带她去县衙那边,闵母以为昨日只是荆行逗她瞎说的, 没有想到竟是真的。
和离这个事对闵母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当初荆行他们走镖外出把钱大家的女儿给带回来后就跟她讲过那些事情, 自然和离这件事情也是说了。
这个时代, 就没有从家里嫁出去的女儿哥儿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收不回来的。在所有村里人的认知里, 只要女儿哥儿嫁出去了这个家,这个家就变成了他们的娘家。
说是家,也不像, 非得在“家”前面加个“娘”, 又想跟他们有点关系,又不想跟嫁出去的女儿哥儿有什么关系,娘家有事的时候, 这些嫁出的儿女是家里一份子, 必须添些、帮些、给些, 要是家里有什么好处,一句话就能把你推出家门——“你嫁都嫁出去了”。
嫁了人连回个家都要按照日子来,还不能多留几日, 呆久了村里就有碎嘴婆子说“被夫家赶出来了”。
闵母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了,对这些事情简直不要太熟悉, 娘家那边不会有任何人欢迎她带着儿子回去,再者就算当时愿意接纳,那她会更加的辛苦照顾那一大家子人。
娘家成为不了她依靠的山。
所以,即使当时汉子跑了,她也从来没有要带着儿子回娘家,而是自己一个又当爹又当娘的拉扯孩子长大,累是累了些。
这也是个很好的拒绝借口。
娘家那边两个弟弟娶媳妇找她借钱,她这家徒四壁没有钱借,他们跟她哭惨,那她哭的更惨,不救济她们孤儿寡母就算了,还要反过来向她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