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镇守安庆这些年士兵自己招募、粮草自己筹备、军饷自己想办法,上上下下所有事情都得他自己来,同时还得防备其他地方的同僚在暗处给他捅刀子。

他在安庆是最大的官,到其他地方却没人管他是谁。

没办法,这就是官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庆那么重要的军事重镇需要的兵力比寻常城池更多,这么一来粮草就很难自己供应上。

余阙不止一次写信给朝廷求助,让朝廷那些官睁大眼睛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能不能给他多分点兵马,不给兵的话调点粮草兵器也行,什么都靠他自己他撑得住吗?

所有的信无一例外全部被红巾军给截了。

朝廷不争气,除了安庆和江西名义上还属于元廷,其他都已经是各路义军的天下,想送信可没那么容易。

余阙的求救信送不出去还不是最令人头疼,最令他头疼的是朝廷把他丢到安庆就不管不问了。

这可是大都朝廷联络江西的军事重镇,要不是有安庆横在南昌和集庆之间,两拨红巾军一旦达成共识,到时候不光北边刘福通北伐,南方红巾军一样得北伐。

朝廷那些大官都是猪脑子吗?看不出安庆有多重要?

这地方一丢,偌大的江西行省就要和朝廷说拜拜,他们蒙古人老家在草原所以中原南方都爱咋咋是吧?

就算红巾军势大粮食运不过来,你下一道诏书给大家鼓鼓气总行吧?

没有,什么都没有。

余将军来到安庆之后就再没见过朝廷的东西,粮食兵器军饷什么都没有。

他一人死不足惜,满城的百姓怎么办?

就在这时,朱大帅的说客来了。

啊不,应该是,他久违的徒弟汪广洋冒着战火到安庆探望他来了。

汪广洋是个老实人,事到如今也不想让肮脏的权术染指他们单纯的师徒之情,他句句不提国事,听在余阙眼里却是句句都在劝他放弃朝廷。

只有汪广洋一个人他肯定说不出拉拢的话,但是和他同行的还有个长袖善舞巧舌如簧的杨宪,那事情可就不简单了。

老杨前不久奉命帮他们家大帅结交张士诚,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回来之后总觉得大帅看他的眼神怪怪的,但是他紧接着又接到招揽余阙的重任,可见大帅对他之前的表现非常满意。

安庆守将余阙厉害的很,陈友谅和他较量了那么长时间都没能让他服软,带着一堆拖后腿的朝廷官员还和陈友谅打的有来有往,可想而知要是没有后顾之忧他会有多厉害。

听说陈友谅对这位余将军欣赏的很,准备围城之后生擒劝降,这下可好,直接便宜了他们家朱大帅。

杨宪威逼利诱的确有一手,他在安庆城里待了小半个月,说之以情晓之以理差点把嘴皮子给磨破,不知道是蒙古人统治下百姓的悲惨生活触动了他,还是汲汲营营黑暗无关的朝廷让他太失望,也有可能守城的这几年看透了地方世家大族和朝廷之间的勾结,总之就是,陈友谅没能劝动的文武双全的猛将让他给劝动了。

安庆路兵不血刃落入朱大帅手中,此事一出震惊整个江南。

但是最近老朱那边出现的古怪事情太多,大家伙儿震惊几天之后就震惊另一件事,震惊太多次之后看上去竟然都开始接受良好。

形势变化如此迅速,海边的方国珍也坐不住了。

不用等老朱的大军打过来,他先服软行了吧。

大不了他两头通吃,一边哄着朱重八一边哄着朝廷。

现在安庆落到朱重八手里,大都对江南地区彻底失去掌控,张士诚占据运河,他把持海运,南边的粮食运不到大都,北方的元军就没有军饷,再加上不管发生什么都铁了心的和朝廷死磕的刘福通,蒙古人想翻盘怕是得再出个成吉思汗。

事情一件接一件,朱元璋都快忙疯了,势力扩张太快就会根基不稳,他手下的兵力本身就不多,一边招兵买马一边练兵,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八个人来用。

他自己忙的脚不沾地,同样也把手底下的人指使的脚不沾地,所有人都一个人分成八个人用,也就是说他手底下的能用之人就会变多,总之就是闭着眼睛往下安排活儿。

幸好现在他手底下的人眼前都有颗名叫“从龙之功”的胡萝卜吊着,不然非得集体抗议不可。

南方的形势朝着谁都想象不到的方向发展,北方写没闲着,一边感慨一边打,愣是打出了比“神仙”说的史上最狂野的北伐还要狂野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