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就是个文艺青年,还是个不懂变通的文艺青年,哪儿学的不好他真的会告家长。

这位刘基刘先生……

等等,刘基刘伯温?!!

他怎么这时候就来了应天府?时间对不上啊!

而且你好好的谋士不当,当什么教书先生啊?

第87章

刘伯温大名很少有人不知道, 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虽然这话有夸张的成分, 但是刘伯温能和诸葛丞相放在一起, 足见他是何等经天纬地之才。

问题是刘伯温现在要么在江浙当官要么在家隐居, 怎么这个时候来应天府,还成了朱老爹给小朱标准备的老师之一?

不对劲啊!

刘伯温看着小娃在自己面前停下挑了挑眉,“小公子有何困惑?”

沐青绞尽脑汁回想他这辈子听过的刘伯温相关的消息,“先生,我好像听我爹说过您在浙东一带打海盗,您怎么来应天府了?”

刘基摇头叹息,“良禽择木而栖, 良臣择主而事, 时也命也。”

唐仲实笑道, “朝廷已是黑漆皮灯笼, 溜须拍马者平步青云,良知尚存者身陷牢狱,海盗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原本的朝廷官员自是要另谋出路。”

刘基又是一声叹息,“唐老说的是。”

他前半辈子的仕途经历称得上是跌宕起伏,二十三岁时赴大都参加会试, 一举考中进士,怎奈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在家闲居三年才被授了个江西高安县丞的官。

县丞是正八品, 听上去官职不高, 在县城里却是难得的大官,可惜周围尽是些欺上瞒下的玩意儿, 他想做出一番政绩却被地方豪绅佞臣轮番陷害,无奈只能辞官回家。

没过几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他以为这次能好好当官,结果又因为看不过去朝中官员昏聩无道弹劾他们而被责难陷害,无奈只能再次辞官。

之后他接受友人的邀请到杭州隐居,一边教书一边和附近的文人方士诗文相和,端的是过了几年畅快日子。

然而好日子不长久,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宋大军攻陷杭州,他为了避难只能带上家眷返回青田老家。

如果只有他自己他待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只是孩子还不满两岁,让妻儿和他一起涉险实非好男儿所为。

结果回老家没几□□廷又给他送了封公文,这次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重点对象是海盗方国珍。

朝廷公文上写的是剿匪,江浙的官员打不过海盗悍匪只想招安,两边的意见达不成统一,最后就是他这个想剿匪的两头不是人。

左丞帖里帖木儿想招安,为的是明面上的太平,丝毫不顾盗匪肆虐下的百姓死活,方国珍又是个活络性子,为了当官不惜花大价钱贿赂朝廷,最终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海道漕运万户。

刘基剿匪的时候不只一次劝上头不要招安,方氏兄弟为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从海盗变成朝廷大官后便开始鸡蛋里挑骨头找他的事。

得,这次出仕又以辞官告终。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帝王不识货,那就别怪他不讲情面了。

刘基仕途多舛,可他依旧有一颗为民做主的心,周边的势力看来看去只有朱元璋和张士诚对百姓好,只是张士诚目光短浅,长此以往不是好事,不若朱元璋有潜龙之资。

这次官府有人推荐他出来当官,他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决定过来看看。

这次来的不只他一个,和他同行的就有宋濂、章溢、叶琛等人,还有从别处来的名人,朱大帅来者不拒全部接见,城里的礼贤馆都快住满了。

感觉不太靠谱,再看看。

刘基非常清楚人勾心斗角起来有多可怕,没道理朝廷那边的官汲汲营营,到起义军这边就成了清正廉洁的好官,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不可能。

以他之前对朱元璋朱大帅的了解,这绝对不是个可以哄骗的大老粗,相反,这人从一无所有一路走到现在比谁都不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