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到这里,越发觉得甘麻剌和松山父子俩死的不值。
阿难答一个堂侄子都敢和成宗吵架呛声,甘麻剌和松山父子俩的势力加起来比忙哥剌和阿难答父子俩大的多,他们俩怎么就落得个双双抑郁而亡的下场?
唉,还是得看人。
他养儿子一定不能把儿子养成甘麻剌那样的性子,可以表面看着温和,但是内里必须有自己的主意,至少受欺负的时候得知道还手。
忽必烈和真金太子要是知道甘麻剌后边过的那么惨,那爷儿俩非得糟心死。
【如果让成宗自己选择继承人,他应该不会选曾经和他闹过不愉快的阿难答,但是成宗已经驾崩,临朝称制的是他的妻子卜鲁罕,卜鲁罕说什么就是什么,死人的意见不重要。】
【这个时候,海山和阿难答的支持者们纷纷站队,两边都想推自己支持的王爷上位。站在海山这边的是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站在阿难答这边的是阿里不哥之子明里帖木儿、左丞相阿忽台和平章政事八都马辛。】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海山远在漠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他们俩的母亲妲己被流放怀州,兄弟俩都不在大都,但是阿难答在。】
【称制的卜鲁罕皇后支持阿难答,朝中的大臣们也许是就近原则,绝大多数也都支持阿难答,海山这边只有哈拉哈孙在坚持,局面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压倒性的不利。】
【面对这种局面,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立刻从怀州动身赶往大都,海山也第一时间从漠北派人和哈拉哈孙商议对策,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漠北的一应示意前往大都。】
【哈剌哈孙看上去势单力薄,但是不要忘了他的官职,他是中书右丞相,而当时朝中所有政令的执行都需要中书省的配合,只要哈剌哈孙这个中书右丞相不配合,即便卜鲁罕临朝称制,她发出的政令也都是废纸一张。】
【哈剌哈孙是个妙人,就算满朝文武都站在安西王阿难答和卜鲁罕太后那边他也不怂,一招拖字诀愣是拖到让阿难答和卜鲁罕都束手无策。】
【不管卜鲁罕发出什么政令,哈剌哈孙那边都称病不干活,他不干活,中书省的所有政令只能留中不发。】
【但是拖字诀不是万能的,因为很快忽里台大会就要召开了。哈剌哈孙可以拖着不让阿难答亲政,可他不能左右忽里台大会上其他宗王朝臣的选择,要是阿难答在忽里台大会上被推举为皇帝,他这边做再多努力也没有用。】
【就在这时,爱育黎拔力八达提了个建议,他哥还没到大都,现在与其留在大都等死,不如先发制人把阿难答和卜鲁罕给控制住,然后再推迟忽里台大会,只要他们拳头够硬,其他人想反对也没那个胆子。】
【哈剌哈孙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俩人一拍即合立刻发动政变,谎称海山的使臣抵达大都着急阿难答和明里帖木儿议事,等阿难答和明里帖木儿到了之后直接将人扣押在,主打的就是让人始料未及。】
【这一拖,愣是把忽里台大会从三月份拖到了五月份。】
【当年五月,海山从漠北抵达大都,进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赐死阿难答、明里帖木儿、卜鲁罕等一众对手,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和哥哥争皇位,然后海山就以唯一继承人的身份通过忽里台大会的选举登基称帝,是为元武宗。】
【海山的继位更加证明此时的忽里台大会就是个摆设,大家都走个过场,谁的拳头大谁当皇帝,只要把参会的宗亲朝臣都打服,让他们不选也得选就行。】
【武宗武宗,海山的这个“武”字就很微妙。】
【海山虽然登基称帝,但是事情却还没有结束,又是熟悉的剧情,又是熟悉的场面,他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母亲答己太后闪亮登场了。】
【也许天下所有父母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答己太后也是个偏心的母亲,她和小儿子一起被流放到怀州,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感情比远在漠北当实权王爷的大儿子深厚的多。事情尘埃落定,老母亲看看意气风发的大儿子,再看看处处退让的小儿子,显然,她更希望小儿子能成为皇帝。】
【海山为了安抚母亲,也为了报答弟弟在他争夺皇位时的辛苦,于是册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兄弟俩约好他们兄弟之间兄终弟及,等爱育黎拔力八达百年之后就再把皇位传给海山的儿子。】
【怎么说呢,答己太后要是和窦太后认识的话,她们俩肯定很有共同语言。】
【因为海山的庙号是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庙号是仁宗,这事儿又被称为“武仁授受”,乃是元朝皇位传递中一朵亮眼的奇葩。】
【朋友们,这个剧情熟不熟悉,简直就是中国版两统迭立好不好?】
【两统迭立是隔壁小日子过的恨不错的邻居家的事儿,镰仓后期后深草天皇和龟山、后宇多天皇两支皇统对立,两边都想利用幕府占上风,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幕府干涉,反而在幕府的控制下形成了两皇统交替即位的协定,最后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
【隔壁邻居家的事情太远了暂且不说,就只说咱自己家的事情,但凡这娘儿仨多读几本书看看前头赵大赵二是什么情况都弄不出这么不靠谱的继承方式。】
朱元璋抹了把脸,“前头赵大赵二,神仙说的莫不是宋朝的金匮之盟?”
神仙的叫法如此亲切,听的他心里莫名有点慌。
还有就是,多读书真的没坏处。
第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