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失陷,起义军的处境越发危险,他们孤军深入没法和官兵对着耗,为了不被察罕帖木儿全歼只得放弃陕州北渡黄河逃入山西。】

【西路军渡河之后接连攻占平陆、安邑等地,奈何察罕帖木儿穷追不舍,大军在途中被元军追杀的损失惨重,李武、崔德撑着攻下阳津和元军对峙,但是官军背靠朝廷有补给,他们孤军深入什么都没有,对峙了几个月后最终还是被迫退走。】

【此战之后,察罕帖木儿以军功加封为中奉大夫、佥河北行枢密院事,成功拿红巾军刷了波经验。】

朱元璋一手撑脸,只是把天音提到的几个日期给记下来,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听上。

他就说分兵不是好主意,孤军深入还没有补给更是不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后勤补给他们难道打到哪儿抢到哪儿?那是流寇不是义军!

【西路军尝到甜头后转眼就开始崩盘,不过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他们可是打不死的红巾军,只要还有口气儿就能继续打。】

【李武、崔德等西路军高层将领商量过之后觉得进攻潼关不太行,他们去年已经尝试过进攻潼关,这边戒备森严,有去年的动荡在,接下来这一块儿肯定是朝廷重点关心的地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他们的风格,他们的兵力比不过朝廷,得想办法出奇制胜。】

【朝廷的兵多不假,但是再多也是有数的,潼关这边兵马多其他地方肯定就少,他们绕过潼关的元军主力,穿越大别山走襄阳一线南下进攻武关总行了吧?】

李善长啧了一声,“这是行沛公故事啊。”

关中乃是四塞之地,东有函谷关,北有萧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

当年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急功近利,试图绕过宛城直取关中,然后被张良给拦下了。

绕过宛城直接打关中的确可以,但是秦军尚众,万一到时候有兵马从他们背后进攻,到时腹背受敌反而不美。

刘邦这才继续攻打宛城,打一棒子给颗枣,宛城破了之后又接受南阳郡守的投降,还对他们大肆封赏。

这种先河一开,前路望风而降,于是刘邦一路前行一路封官,没有必要不攻城,之后不光通畅无阻,士兵的数量还增加了。

汉高祖轻轻松松拿下武关进入关中,先各路诸侯抵达灞上,不知道红巾军打的轻不轻松。

【第二年,也就是至正十七年初,修整后的西路军攻占商州南下武关。二月攻占七盘山占据蓝田,前锋前锋直抵灞上,进逼陕西行省首府奉元路,也就是西安,这机动性和当年的蒙古铁骑相比丝毫不落下风。】

【红巾军败而不亡,刚过完年就送朝廷这么一份大礼,吓的陕西省台连连向朝廷告急求援。乱军不是在潼关那边吗?怎么眨眼的功夫就绕到他们背后了呢?】

【西安那么重要的地方不能掉以轻心,陕西省台大概知道大都的皇帝靠不住,他们不能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给大都写完求援信后又精准求助写信给救火大队长察罕帖木儿。】

【“河南、陕西两省互为唇齿,陕西危则河南岂能独安?”】

【老铁!救救!】

【西安守将王思诚一面加固城防一面向察罕帖木儿求援,唇亡齿寒的道理察罕帖木儿当然明白,但是他是河南的官儿,陕西出现叛乱是陕西的事情,人家当地的官员求不到他头上他不好主动,万一对方不做人转头向朝廷状告他擅自发兵寻衅滋事他上哪儿说理去?】

【再说了,他也不是满脑子忠君爱国的傻憨憨,有仗打才有军功拿,河南有答失八都鲁和他分庭抗礼,他正急着要军功升官培植亲信,陕西那边主动请他过去他求之不得。】

【王思诚的信刚刚送到,察罕帖木儿立刻给他回信,信上还像模像样的写道,“先生真为国为民之心,吾宁负越境擅发之罪。”然后立刻带着李思齐进入潼关配合西安守军一起抵御红巾军。】

【察罕帖木儿能当救火大队长自然有他的本事,他的兵马在关中和红巾军干了那么多次仗从来没输过,这次也不例外。】

【西路军对上察罕帖木儿再次落败,李武、崔德率残军越过终南山溃逃到兴元,也就是如今的陕西汉中,躲在山里不敢露头。】

【终南山有两条古道,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朝四川涪州进贡荔枝走的就是这条路,不到三天就能从涪州到长安,因此这条道也名荔子路。二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

【西路军遁入终南山,察罕帖木儿派兵蜀道北口,汉中元军派兵堵住蜀道南口,眼看红巾军就要被活活困死在终南山,援兵终于到了,刘福通调遣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人率军入陕。】

【这次的援军里有一生未尝一败的猛将傅友德,他这会儿在李喜喜手下打工。先记住这个名字,又是一个猛男。唉,元末猛男太多,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回归正题,白不信、李喜喜的援军很快攻破兴元和李武、崔德会合,由于察罕帖木儿堵住了蜀道北口,他们没法直接从汉中进入关中,于是就效仿诸葛亮向西走祁山道攻占天水和陇西。】

【两股大军汇合后自兴元转攻秦州、陇州,占据巩昌路,然后跃跃欲试想要攻打凤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