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明君的第一佞臣 杰歌 2775 字 2024-01-07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隆酒县是受灾六县中人口数量最少的,地方也很偏,而且隆酒县多山林,县城的规模最小。去年上半年隆酒县还是隆酒镇,下半年人数刚刚达到县城规模就报上去了。隆酒镇一直在申报县城做准备,房屋田地的硬件施舍是在前年年初达标,等去年年底人数一够就立刻上报,到今年年初就批了下来。

只是这隆酒县的名字还没挂上一年,竟然就遭遇了地震。

刚刚发展起来的县城在各项功能上比不了已经体系成熟的县城,这次的地震又是这般措手不及,才会让隆酒县损失惨重。整体一下子就又倒退回了从前的乡镇规模,可能还及不上。

荣启将救灾办公地点就设在隆酒县。

除了朝廷救援之外,还要组织自救互救,提高救援效率。组织当地民众力量,同时也是安抚民心。有朝廷的人在这,就是受灾的百姓最坚强的“主心骨”。

谢恒到了之后,并没有着急去寻找灵气涌动的源头,地震已经结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灾后的一系列工作,他向荣启建议,将灾后重建小组再次细化,根据工作内容划分成几个小组,政策宣传、施工安全、民情维稳、日常联络、政策执行等等。每个小组还都设置了正副组长,以进一步保证各个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

谢恒还提议在小组之上再设官员统筹领导,并将每一步方针政策落实到相关具体责任人。同时安排官员实行领导连片责任制,以县为单位,建立独立救灾指挥部,以免自己和荣启有不能及时顾及到的地方。

独立救灾指挥部可以独立建立人员调配、统筹联动、督促协调等相关机制,形成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而指挥部的最高负责人要定期向谢恒和宣景做救灾情况汇报。

荣启欣喜不已,谢恒的每一条建议都切实有效,也都非常适合湘南灾情的救灾工作。

一瞬间荣启又想起了谢恒初入官场时的情景。

年轻俊秀的探花郎,在云诡波谲的朝堂上却是锋芒毕露,以真才实学折服了皇帝和满朝文武!

一系列政策以雷霆之势席卷整个大瑾政坛,毫不夸张地说,这位探花郎是以一己之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皇帝心腹,并改变了朝堂格局!

如今多年过去,探花郎已成为权柄滔天的定国公,却还是和当初一样,心思细腻,手段雷霆!

原本的赈灾银两确实有些紧张,荣启几乎是一钱银子掰八瓣用,每一文钱都争取花在刀刃上,因此有些许多救灾举动都受到了限制,不能发挥最大效果。

现在有谢恒带来做补充的赈灾银两,真可谓解决整个救灾行动的燃眉之急。

灾民生活得到了全面安置,还征集了当地以及就近其他城镇的大夫提供医疗服务,费用自然从赈灾银两中出。

房屋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因为资金的充足而加快了脚步。

针对重建,谢恒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详细分解,落实到岗位,量化到小组,全力推动。同时也并非疏忽安全隐患的排查,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免对灾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二次伤害。

因为地震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灾后重建往往与扶贫结合在一起。

虽然在宣景的治理下,大瑾国日渐强盛,欣欣向荣,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由于武德帝之前,大瑾积弱,所以即使现在宣景治国有方,可从贫困到富裕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大多数百姓的生存状况只是达到了脱贫,还没到富裕的程度。

而一次地震灾害,则会让百姓们的生活状态倒退至少十年。

谢恒怎么能让宣景治下的百姓倒退回惠承帝时期的生活水准?

于是谢恒向荣启建议,在基础设置重建进行的差不多之后,就要着手安排产业重建。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湘南的产业,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对于前期相关管理事务也得朝廷这边揽下,等到培养的乡民能够独当一面在慢慢转手。

由于几个县城受灾情况不同,一些重建需求也不同,谢恒便提议由朝廷牵头,大家抱团发展。

一系列政策安排下去,不仅跟随荣启过来进行赈灾的其他官员信心倍增,就连受灾百姓们也切实感受到了朝廷的用心,感受到了身边具体的变化,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热火朝天的忙活起来。

从琢么各项相关政策到安排实施,谢恒都冲在最前线。

因为大多数方针都是他想出来的,因此在安排实施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错浪费金钱时间,谢恒几乎每一个安排都要亲力亲为。

赈灾迫在眉睫,一刻也耽误不得,很多政策晚一天实施,百姓就要受更多的苦,后续的工作难度也可能大幅增加。

谢恒已经连着十天没有休息,昼夜不停连轴转。

这也多亏他现在是修仙体质,有灵力支撑,不然早嗝儿屁了!

荣启看着实在胆战心惊。他当然乐意看到救灾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也不能看着谢恒这样不要命!万一谢恒有个三长两短,他怎么向宣景交代!

于是在第十一天,荣启强制要求谢恒必须去休息,不然后面就什么都不让他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