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斌:“你要是担心父亲会捣乱,那就抽父亲不在的时候便是。”
谢恒一笑:“还是兄长考虑周全,那改日就下帖给将军。不过还是等年后吧,现在年关大家都忙着。”
“也是,就算咱么有时间侯爷也未必会有,那就等年后再说。”
兄弟俩说说笑笑地往里面走,却没注意到些后门口站着的谢长青。
谢长青脸色阴沉,心中暗暗盘算着等冠军侯来了之后他一定要在侯爷面前好好说道说道这两人的不是!
一天天接近除夕,就在朝廷上下都在忙着年终祭典时,一个令人很不愉快的消息传入京中潼谷岭附近出现大夏兵马。
潼谷岭属大瑾国土,但却不在整块的大瑾国版图上。大瑾国的国土接近六边形,相对完整,而在这个六边形之外,便还有一个潼谷岭。
这潼谷岭是当年大瑾国的开国高祖皇帝在建国五年占领。
潼谷岭本是无主之地,山野之地不好建造城镇,也不是什么交通要道,从政治和军事角度看都没有占领的价值。但有一年高祖皇帝到关外游历,就来到了潼谷岭,发现这里有许多奇珍异草、飞禽走兽,景致别具一格,是在大瑾国内没有见到过的景象,便将这无主之地占领,在最高的山峰上插上了大瑾国的旗帜。并派遣一队兵马常年驻扎在这里。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后面几代帝王都觉得潼谷岭这个地方十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愿意再派精兵良将镇守,便只从各军中抽调那些稍微上了些年纪的兵卒去潼谷岭。
潼谷岭的将领在发现大夏兵马痕迹的时候估计都得先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要上报的是还要先回忆一下上报的流程,毕竟除了老兵退役和新兵报道,潼谷岭跟外界几乎没有联系。
一大早上朝,群臣们便在讨论这件事。
上报的奏折上说只是发现了大夏兵马的痕迹,双方并没有发生冲突,也不知晓大夏兵马出现在那里的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潼谷岭确实距离大夏较近,但也并没有毗邻相接,所以大夏兵马没有理由出现在潼谷岭,甚至都不该出现在潼谷岭附近。难不成是大夏对潼谷岭起了心思?
朝臣们的意见主要分成两派。
一派是觉得没有必要太过重视,大夏不可能对潼谷岭这样一个在政治军事上都没有占领价值的地方起什么心思,就算起了又如何?这么一个地方让给他们又怎么样?还省得每年兵部都要跟潼谷岭核对要退役的士兵人数并及时补充。
而另外一派人则主张国之土地寸土不让。
两派人在朝堂上激烈讨论,谁也不让谁。
不过情况终究是跟以前大不同了。从前是鲜明的文武对立,文官都希望和平解决,能退就退,武将们大都半步不愿退让。可武将们嘴皮子都不如那帮文臣利索,每次朝堂辩论都说不过人家。也就是宣景在的时候还能与那些文臣辩上一辩,但可惜拗不过上位者一颗息事宁人的心。
武德帝一直没说话,闭着眼睛听朝臣们辩论,等朝臣们说得差不多了,武德帝才睁开眼睛,目光扫向下面众臣,看到谢恒时停了下来,想到刚刚谢恒好像一直没开口。
“谢爱卿似乎一直没说话,有什么想法也说出来听听。”
谢恒本来揣着手老老实实的模样,听到武德帝问话后摆出一脸疑惑的模样:“回陛下,微臣不说话是因为微臣觉得这事实在没什么可讨论的。”
一个主张不必太过重视的朝臣听了谢恒这话顿时嗤之以鼻,“装腔作势!”
那人只是小声嘀咕,但奈何谢恒的耳朵太灵,直接就听见了。
本来谢恒是真没打算说太多,但既然有人送上门来给他喷那他就不客气了!
“我说这是没必要讨论我才没打算多说,这话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吗?怎么就成了装腔作势了!不是你怎么理解的?还是听不懂人话?”
“你、你……”
“你什么你!舌头都捋不直你还想跟我争辩?嘴不好使脑子也不好使!潼谷岭不是我们大瑾国土吗?”
那人刚要回答,谢恒又抢在前面说道:“这都不用你说!哪个大瑾朝臣不知道?”
对方:……
谢恒:“寻常百姓家就是一个盆子一个筛子都不会平白无故送人,哪怕被贼偷了个扫把都要追出三条街去骂,我们泱泱大国就能随随便便把属于我们的国土给割出去?冤大头都没有这么当的。诸位朝堂大员还不如平头百姓有气性?”谢恒鄙夷的目光扫过那些主张不必太过在意哪怕将潼谷岭让给大夏也无妨的朝臣,嘲讽道,“你们一个个的怎么都死不了,都得窝囊死!”
满朝鸦雀无声,那些被谢恒嘲讽的朝臣全都气得脸红脖子粗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跟谢恒对上,就怕熊二大佞臣还没骂完,自己一开口就把谢大佞臣的火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了,这语言杀伤力简直了!他们单扛可扛不住!
武将们听得十分动容,觉得谢恒的话实在解气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