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想让匈奴人和中原人混血,把匈奴这个民族彻底消解掉不容易。

因为两边世仇太深了,没有强硬地手段勒令大家通婚的话,大部分中原人是坚决不肯和匈奴成婚的。

而西南这边的夷人则不同。

中原人只是不太了解夷人,大家互相之间没什么来往。有仇怨算不上,所以不会下意识排斥通婚这个选择。

更何况黔中郡本就是夷人和中原人混杂的地界,那里的庶民早就习惯了混血,毫无心理负担。

西南夷也知道黔中郡的情况,迁来的庶民身上多多少少带点混血基因,保不齐人家就把黔中庶民当同族了呢。

始皇和扶苏就民族融合这件事仔细探讨过。

古代人并不会觉得多民族百花齐放是个好事,他们更喜欢维持统一的民族。

所以古人对于血脉融合相对执着一些,哪怕没办法完全将某个民族“消灭”掉,将对方换血成中原血脉占比大头的新式民族也比维持原状要好。

主要是在古代社会,纯血的少数族群真的会极其排外。表现在领土上就是动不动发生叛乱,叫中原朝廷管得心力交瘁。

扶苏点了点舆图上以前属于燕国和楚国的位置:

“燕楚的风俗文化依然与中原迥异,但没人会觉得燕人和楚人不是同族。”

民族融合不代表风俗也完全被摒弃了,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风俗,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扶苏的理想状况是大秦境内所有民族消除隔阂,亲如一家。而做到这一点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就是大量通婚。

各族的文化风俗,他觉得有必要继续保留。求同存异嘛,各有各的特色,才显得大秦包容大度。

天底下都是一样的风俗,反而没什么意思了。

不过这只针对华夏版图。

扶苏的手指挪向了西域以外:

“对这里,就不能放松文化入侵了。”

华夏境内的各族哪怕风俗不同,说到底也出于同源,是自己人。外头就不一样了,让外人坐大的话,以后说不准会反过来灭杀他们华夏的文化。

比起这样,扶苏更偏向于先下手为强。用华夏文化去感染西方文化,而且手段不用太委婉。

丝绸之路目前已经将不少华夏的书籍传入西方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内容。

扶苏的意思是挑起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向往,让他们主动学习和传承东方文化。

扶苏笑吟吟地说道:

“虽然父亲想要的西方领土目前大秦还无法收入囊中,但我们可以先为此打下基础。”

即便他们父子俩在位时期大秦的版图仍旧蔓延不到西方去,有了这个先手在,总有一代的后人能够找到机会出手的。

到时候凭借双方对东方文化的认同,吸纳西方的难度会直线降低。

当然,通婚这招也不能放过。

要是真能打下西方,肯定要努力搞种族融合。而且得是融合向他们华夏人的方向,不能融反了。

始皇看着舆图:

“也不知海外可还有别的大陆。”

他原以为华夏就是世界中心,结果往西有那么大一片地盘。商队还说西边有条往西南的路,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大陆。

之所以发现那是个新大陆,是因为那里的人肤色和西方人不同。西方人肤白,那边却多为黑肤,明显不是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