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一个家族是否大厦将倾,并不只看他们前朝后宫的风光。

史官也难得开口附和了一句:

“旁人家用得起西域最新来的好物,你家用不起,人家就会觉得你家落魄了,渐渐便不和你家来往。”

那么为了维持住自家的体面,将之前的关系也维系住,这家就必须咬牙花钱去紧追潮流。哪怕西域商人给出更高的价钱摆明了要宰你,你也只能接受。

史家对此深有感触。

之前史家只是干着普通史官的活,没什么存在感,远不如旁的臣子在王上跟前有脸面。咸阳城中的贵族们就不是很把史家放在眼里,顶多不得罪。

可是自从史官的能力得到秦王认可后,尤其是史官和太子结成看热闹的同盟后,有什么好东西太子都会第一时间赏他一份。

这个待遇和许多重臣是差不多的,史家一下子就炙手可热了起来。

不是因为太子赏赐他的这个行为,史家低调,从不出去炫耀受宠。

只是史家的新奇好物多了,总会被旁人看见一两样,大家渐渐就意识到史家不再是那个小透明史家了。

咸阳城里有多少贵族能用得起大块的琉璃窗呢?听闻宫中许多偏僻的宫室还在排队等着换窗,等宫里换完了才有多余的往外售卖。

史家就有一扇,装在史夫人的暖阁里,很多人都见过。

其余家族也多有同感。

大贵族在追逐王室间的潮流,小贵族在追逐大贵族间的潮流。

甚至为了能跨越阶级接触到更高层次的贵族,帮助自家鱼跃龙门,小贵族愿意出更多的钱买这些充门面的东西。

扶苏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话题逐渐从这个风气本身,转变到了他们离京前咸阳城里什么东西比较流行、自家有没有买。

扶苏若有所思。

所以可以故意在大秦各地推行一些流行的好物,忽悠富户们贵族都爱用这个,不用它们的人会被大贵族看不起。

如此一来,有心想往上爬的,就会咬牙大出血了。

典客启看了半天热闹,见他们聊得开心没注意自己,偷偷摸摸凑到了太子身边。

他是庶民出身,家中人丁单薄,没有形成新的贵族世家,可不会和那些贵族共情。所以在这方面,他能给太子出更加毒辣的主意。

他对太子小声说道:

“贵族为了体面,一套衣服不会反复穿很多次,总要做新式的衣服。而且只是为了追随潮流的话,也得制作新款式的衣服。”

他们认为只有落魄穷酸的人家才年年穿旧衣,去年的旧衣怎么好意思今年继续拿出来穿的?

启接着说道:

“像是蜀锦之类价格昂贵的料子,对贵族来讲就是消耗品,一季就要买上不少。太子殿下不妨从这些方面着手,不仅可以拿捏小贵族,还能消耗大贵族的财力。”

多推出一些新的衣服样式,贵族就不得不提升更换新衣的频率,额外多买一些这种昂贵布料。

这个模式还可以套用到更多的地方上,启只是提供一个思路罢了。太子若能找到其他成本低廉的原材料,把它们摇身一变变成贵族必须花大价钱购买的消耗品,那是再好不过。

例如琉璃摆件这种能放很久不坏的,寻常时候就很难成为消耗品。可若是不断推陈出新,制作出新的摆件样式,情况就又不同了。

扶苏赞许地看向启:

“卿真乃大秦肱股之臣。”

他还没开始琢磨怎么打压世家呢,启先给他把计划续上了。

虽然世家成型并不只靠钱财,更多是在朝中形成权利关系网。但财力也是世家的一大优势,能削一点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