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点头:
“九原郡、云中郡和雁门郡,你以为可派谁过去戍边?”
要决定这三郡的归属,就得先定好秦国北境的三郡。而秦北三郡从西自东分别是陇西郡、北地郡和上郡。
陇西目前是李信的祖父李崇和父亲李瑶合力管辖,隔壁的北地郡和上郡则是收复河南地(河套南部)的重要位置。
这两个郡加上赵地最西的九原郡一起,对河套南形成了包围的态势。目前河套南还没有被大秦收复,依然在匈奴手中。
不过从三郡发兵合围的话,拿下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扶苏看着那个凹进去的缺口不太顺眼,秦王政也一样。
父子俩对视一眼。
扶苏说道:
“上郡自然该由蒙恬镇守。”
收复河套南是蒙恬的功绩,扶苏对他很有信心。
秦王政颔首:
“北地郡回头叫李信去管辖吧。”
暂时让李信配合蒙恬行事,要是情况不利,李信作为亲儿子亲孙子,能更顺利地快速从隔壁陇西借兵借粮,以及借道。
李信用兵出奇,且擅长千里奔袭。说不准这小子会从陇西借道入诸戎的地区,再从西边折返抄了河套南部匈奴的退路。
虽是兵行险着,但诸戎为了做生意肯定不敢背地里和匈奴夹击李信的部队。更何况南边就是李信他爹李瑶带兵虎视眈眈,人家自然会给亲儿子断后。
秦王政思忖后下决定:
“蒙恬还要去齐国历练一番,暂且不着急。先将李信调去北地郡,督建长城的修缮之事。”
既然需要九原郡配合北地郡和上郡行动,那么九原郡的太守人选就得好好挑了。
目前的将领中能和蒙恬打配合的人并不算少,而收复河套这么大的功劳,大家自然都想捞到手中。
考虑到老一辈的将领再过些年也该到退下来的年纪,而年轻一代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历练。如果不抓紧机会的话,只怕后面要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
即便是天生将才,也需要充足的实践经验,否则大战时容易出状况。
扶苏想了想:
“杨端和稳重,他的长女也是一样的性子。李信太跳脱了,不如派他们父女去九原郡支援蒙恬。”
对蒙恬好一点吧,不能派去的全是难搞的同僚和下属。虽然蒙恬自己足够沉稳,但李信这小子毕竟是王翦老将军都觉得头疼的那种人。
秦王政唇角微扬:
“李信年纪也不小了,还是这么闹腾。”
嘴上说的是李信,眼睛看的却是自家太子。
太子还嫌弃别人不够稳重呢。
扶苏假装没有听出其中深意:
“杨明舒年纪还小,不能独当一面。太守由其父担任,她便可放心地在前线抵御敌人。”
有亲爹在后方坐镇,为她统筹全局,杨明舒就能随便浪了。哪怕战事不利吃了败仗,杨端和也能随时出兵支援。
父女俩先过去打打匈奴练个手,等收复河套南部的时候,应该就有充足的配合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