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韩安不是个阶下囚吗?”

张良心里有点不高兴,那是他们韩国的旧王,齐王怎么说话的呢?

但张良没有表现出来,礼数妥帖地答道:

“韩侯一心向秦,王上与太子从未将他当做过阶下囚。”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属实,张良请示过上官之后还带齐王去陈县看了看韩侯的居所。顺道又去看了看不识时务的赵侯与魏侯,以及各国贵族过的是什么日子。

要不怎么说张良适合干外交呢,齐王看完回来之后都有点心动了。听着张良的各种不着痕迹的宣传,竟然觉得在秦国当个侯也挺不错的。

当然,得是韩侯那种行动自由的侯。

齐王建没发现,自己这段时间在秦国做客的待遇,其实就和韩侯差不多。只不过名义上他是客人,而韩侯是秦国所封的侯爵。

章台宫。

扶苏安排好了齐王建接下来的行程,吩咐人去告诉张良一声,让他多安排齐王和韩侯同行。

叫他看看韩侯日常的衣食住行如何,绝对不比齐王在齐国享受的档次低。而且有些地方,还高于齐国。

虽然作为客人的齐王当然也能享受到这样的高档服务,但人就怕对比。想到回国之后自己会过得还不如个投降秦国的韩侯,齐王定然会更加动摇。

什么“回到咸阳恰好遇见韩侯”,都是安排好的罢了。为了叫齐王安安分分待在咸阳不要闹着回国,扶苏可谓是煞费苦心。

秦王政看着儿子忙里忙外地统筹各处,自己倒是显得比儿子还清闲。他无奈地抽走扶苏手里的礼单,丢给蒙毅叫他替太子看。

秦王问道:

“这也要你亲自过目,不是你自己说的,有些事情要交给臣下去做?”

扶苏摇头道:

“那不一样,这礼单是诸戎送来的,我得亲自看看。”

西域那边的好东西太多了,有些东西蒙毅根本就不了解。所以能掌眼的只有扶苏一人,旁人替代不了。

这次的冠礼,西域诸戎的首领也亲自过来了。不过没有全来,有些离得太远赶不过来,只能送上礼物聊表祝贺。

扶苏吸取这次的教训,提前和诸戎还有百越都通信说好了。冠礼可以不来,但过两年天下一统的大典,他们必须要亲自前来朝贺。

天下一统才是万古未有之大业,典礼必须万方来朝,不可怠慢。

诸戎还想靠秦国购茶,自然无有不应。

秦王政只能放任儿子去查看礼单,自己也随手拿起一份看了眼。这份倒不是礼单,而是楚地快马加鞭送来的宝物。

楚王还没被押送入咸阳,楚国至宝先送来了。可见在将领们眼中,这些宝物比楚王更加值钱。

蒙恬之父蒙武很耿直地在信中写到:

“臣等以为这些宝物可用于装点太子冠礼,于是第一时间命人送回咸阳。”

可惜最富庶的齐国还没打下来,否则再去齐国宝库里扒拉出点好东西,那这次的冠礼就更完美了。

蒙武还遗憾地表示自己远在楚国无法前来观礼,错过了实在可惜。但大局为重,他们这些将领会认真执行清扫楚国贵族的王令,不叫王上烦心。

秦王政回信安抚了一番诸将,随即又拉上儿子给他看这个宝物清单。

“这些可有喜欢的?寡人想着你的冠礼还是太朴素了一些,楚国至宝送来的正是时候。”

见过全套流程和用料的蒙毅:……

王上是否对“朴素”二字有什么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