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还说是他欺负人,分明是父亲自己对于王绾口口声声说要分封心里不痛快。又不好明说,只得借机为难一二。

扶苏:我承担了太多,还要落下一个欺负臣子的坏名声,我冤呐!

秦王政不为所动:

“少同寡人狡辩,你就是在欺负他。”

别以为他没听出来,扶苏刚刚拱火的时候语气那叫一个幸灾乐祸。

扶苏见狡辩失败,只好承认道:

“他王绾居然想搞分封,我如何能忍?弟妹们都要留在咸阳为大秦出力,休想躲到封地里去享清闲。”

当然,还有一个理由是王绾这么做是在分他的权柄。他可不想当下一个周天子,亲弟妹也别指望从他手里分走一杯羹。

秦王政依然语气淡淡:

“还是借口。”

别人不知道,扶苏还能不知道?分封根本就是没影的事,他怎么可能为了王绾的一句话就不高兴?

扶苏见第二种说辞依旧被父亲指出了破绽,唉声叹气:

“父亲为何非要追问到底呢?好吧好吧,我承认我就是坏心眼喜欢欺负别人。我这么讨人嫌,父亲可是厌弃我了?”

秦王政唇角微扬:

“确实有一些,你往后记得好好表现,乖一点,不许再闯祸了。”

秦王政其实看出来了,儿子这是见他心情不悦故意为难王绾,于是也跟着出声替父亲出气。

他出声之后,秦王政确实气顺了一些。而且也给了秦王台阶下,让他能以“替太子圆场”顺势放过王绾。

王绾毕竟是重臣,还是得给对方留点面子,不能逼得太狠。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我说什么来着?我为父亲付出良多!父亲还说我找借口,哼。

政哥:偶尔欺负一下儿子也挺有趣的。

第56章 漏洞

玩笑归玩笑,田地之事还是不能轻忽的。

王绾回去拉着同僚商量了好几天应对之策,忖度着已经耽搁了许多天,不好再继续拖延。只能叫上不情不愿的大家一起去宫中求见王上,免得王上继续苦等。

秦王政先看了他们递上来的折子。

寻常人家的田地当然不会只进不出,家里出了意外急需用钱时,便会有农人卖田。但更多的,还是受到贵族乡绅的欺压,不得不交出手头的田地。

后头这种情况在大秦相对要少一些。

不是因为秦国的贵族格外有良心,单纯就是秦国的法律格外严苛。虽然贵族相比庶民有一定的特权,但贵族也没胆子公然和律法作对。

尊崇法家的秦王能第一个收拾这些妄图颠覆大秦强国根基的家伙。

同样,也因为秦法格外严苛,一点小罪就能罚得庶民家徒四壁,所以秦人失田的主要原因也大多是为了凑钱交罚款。

如果实在凑不够钱,那就上战场军功抵罪。连上战场的男丁都凑不出来的,便卖身作隶臣妾。

重罚在和平年代并不适用,但先秦又不是和平年代。所以秦国靠着这种不近人情的处罚方式,迅速让庶民接纳了军功制。

打仗不仅可以解决家中负债,还能获得爵位和良田。秦人因此从不怯战,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做逃兵牵连亲眷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