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对儿子今天的表现十分满意,开口夸奖了两句。
扶苏有点意外。
他今天虽表现得可圈可点,却有些锋芒毕露了。参考原主留下的形象,其实有些违和。
这几个月扶苏倒是有努力表现出自己的政治手腕,可顾虑到人不能一下子改变太多,有特意收敛过。所以留给父亲的新印象有,但应该不足以掩盖这一次的不对劲。
原以为父亲会多问两句,没想到对方提也没提,仿佛自己儿子如此厉害是天经地义那般。
扶苏总觉得哪里不对。
秦王政却已经进入下一个话题了:
“流言需要时间发酵,好在我们本也不打算立刻兴兵。刚拿下韩国,秋收在即,至少需要休整半年。”
半年的时间想弄出个流言绰绰有余,届时他们只需要等待即可。李牧一死,就能全面开战。
扶苏只得按捺下心中的疑惑,接道:
“既如此,不若提前一些行动。赶在冬日除去李牧,便可趁着春耕之前的时间攻赵。”
半年足够秦国弄到不少耕牛顶替劳动力了,哪怕战事拖延到春季也不会对下一年的收成有太多影响。
反倒是赵国,他们没有足量的耕牛协助。春天战事一起,士兵被迫参战,没有空回乡种田。
春耕耽误了,那从秋收到来年秋收这整整一年的时间,就只能靠往年的存粮度日。
可是庶民手里真的有存粮吗?恐怕是没有的。
这一层忧虑会让赵国军心涣散,失去战意,只想早早回家耕田去。大约只有代地骑兵会好一些,那边的习俗比较贴近草原。
但,代地掌控在李牧手里。失去了李牧统率的骑兵,能发挥出几成战力就不好说了。
若能快速攻克赵国,说不准士兵归乡时还能赶得上晚播。
扶苏其实不愿意看到太多家庭因此饿死,所以希望战事能尽早结束。这样赵国和秦国的士兵都能及时回乡,大秦这边家家户户能多一个劳动力帮忙也是件好事。
秦王政缓缓点头:
“此事容后再议,还要看将领能否快速克敌。”
这个就不好说了,战场上的发挥有时候也和敌方将领息息相关。如果赵国派一些没什么本事的人领兵,扶苏的计策就能生效。
扶苏则道:
“即便李牧身死,灭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明年春耕前的出战,可以以攻城略地为主,到春耕开始时抢到几座城就算几座,然后暂时歇战。”
这样既不耽误农事,又能给赵国士兵一些心理压力。
赵人可不知道秦国会在春耕前结束这场战争,他们只会担忧自己延误农时。心里始终挂念这件事,如何能专心拼杀呢。
“等春耕结束了,再第二次兴兵。我大秦有耕牛相助,春耕速度提高,能打赵国一个措手不及。”
赵国要是敢在庶民春耕的时候强行征兵,那都不用秦国做什么了,赵国境内自己就能哗变。
秦王政听完整个安排,看了儿子一眼:
“你倒是仁爱。”
还担心赵人接下来一年没饭吃饿死。
对黎庶如此看重的王公贵族,属实不多见。
扶苏无辜地回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