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者看来是这么一回事, 在作者看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有时作者在文章细枝末节的地方穿插埋下伏笔,阅读速度太快的读者很难发现,等待剧情后期引爆后,才会恍然发觉:原来导火索在最开始就已经大大方方地展示给我们看了。
只不过当时没人能想到罢了。
罗诗琴目前就在转换心态。
从读者的视角转到作者的视角。
在读者看来,剧情只要有趣,逻辑顺畅就行。
作者不一样,在考虑读者视角以外,作者们还得为自己考虑:
剧情接下来如何发展才能顺接前面,引出后面读者兴趣点;
怎样的断章,和埋放伏笔才能吸引读者在这段困难期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设置怎样的角色才能既贴合剧情又不落俗套,避免脸谱化……
她定了定神,抽过来自己先前写下的一张纸面。
墨色的字迹狂野地铺散在纸张上,带着眼镜的女生顿了顿,抬手点在了纸上。
首先,为什么《请将我葬在21岁》的作者多次修改书名?并且只修改了时间。
——因为每次修改的时间点是剧情发展的高潮。
例如,当作者将书名修改成《请将我葬在13岁》时,角色‘杨玚’正经历着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我抬起手臂,第一次学会反抗。
愤怒的野牛红透了眼,高举起的衣架劈头盖脸冲我袭来。
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会死在家里面。
等到邻居阿姨踹门冲进来时,妈妈正抱着我,默默忍受着爸爸的暴力。
湿润的液体从我的额角滑过,浸湿了我短短的额发,但我却冲着泪眼模糊的妈妈露出笑容来。
因为我们还是赢了。
邻居阿姨的身后站着很多警察叔叔,他们将打红了眼的野牛抓了起来。
嗯……好像,我还是可以继续活下去的。】
12岁的杨玚正经历着家暴,根据第一章评论区读者的留言,最开始的书名就是《请将我葬在12岁》。
然而,等到剧情发展到家暴者以袭警被抓,杨玚的母亲上诉成功离婚后,作者就将书名修改成了《请将我葬在■■岁》。
请看清楚,不是13岁,而是没有详细写出的■■岁。
不变的文字是全文的中心,不管是从读者视角还是作者视角来看,这本书都是在写角色‘杨玚’的受难与挣扎的故事。
而至于为什么作者每次在故事发展高潮时修改书名,一是为了更贴合目前进行到的剧情,二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
让读者们产生“哦哟小家伙,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种兴味心态就是成功的一大步。
看惯了千遍一律的模板套路,忽然出现这样不一样的小说,先不论小说质量怎样,就说新颖程度就能吸引到一群对此感兴趣的读者。
没错,这就是罗诗琴要说的。
对于一部分小说作者而言,手下的小说不仅是个人的心血,还是赚钱的利器。
大部分作者都逃不过这个阶段,只不过程度有浅有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