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陶醉这个名字也以极快的速度迈入了千家万户。

她沉寂数年,终于慢慢迎来属于自己的巅峰。

等成绩的这段时间,陶醉在家好好陪了陪陶亦鸿,与此同时准备着下一阶段的比赛。

新的一周,陶醉飞往京溪,去参加《主持人大赛》的第三轮录制。

这次的录制没有设定的选题,旨在考察选手的即兴能力。

陶醉这次的上场顺序跟上次一样,也是比较靠后。

她坐在后台,看着参赛选手面临的各种突发状况,有的游刃有余,有的稍显无措。

但好在,最终都算是有惊无险,毕竟,能走到这一步,再紧张也差不到哪里去。

上去四个选手之后,终于轮到她。

今天的陶醉,身穿一条浅粉色西装裙,脚踩一双白色细高跟,如瀑长发披在肩后,虽是清秀淡雅的妆容,但却格外吸人眼球。

走到舞台中央,和主持人宋鹤林握了个手,然后便开始抽题环节,陶醉看着荧幕上剩下的几个数位,说:“我选择三号题。”

随即,荧幕翻转,宋鹤林看着上面的文字开始朗读:“《目光里的诗词》迎来收官之战,正在通过网路进行现场直播,请以‘毕业季’为主题,说一段结束语,限时一分钟。”

题目一揭晓,后台便有选手议论:

“这个难度也太小了吧。”

“我也觉得,尤其对陶醉来说,应该信手拈来吧。”

“肯定有坑,别人上去都至少三分钟,怎么可能就一分钟。”

他们讨论的功夫,宋鹤林已经读完题目,转身问陶醉:“准备好了吗?”

陶醉点头:“准备好了。”

宋鹤林:“一分钟,计时开始。”

其实,刚才在宋鹤林读题的时候,陶醉已经开始了头脑风暴,她站在那里,看似云淡风轻,实则脑海里一直在进行着极为紧凑的排兵布阵。

大家说的没错,说这样一段结束语对陶醉来说确实很容易。

但她要思考的不仅是要说什么,她还要思考,怎么边说边给自己留余地。

她也不傻,知道肯定不只是说一分钟结束语那么简单,这其中一定有坑。

结果,嘿,你敢想,人家还真的不按常理出牌。

陶醉说了五十多秒,荧幕上都开始倒计时个位数了,愣是没出现一点儿意外。

她用余光不着痕迹地盯了眼倒计时,心想可能真的是自己运气好吧,毕竟倒计时一结束就意味着这场比赛结束不会再出题,于是,她看着倒计时开始说结束语:“在这个面朝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

她本想说的是:在这个面朝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挥手告别这青葱的夏日,下次相逢时,再一起狂写春诗。

结果,挥手两个音还没来得及发,现场提示音突然响起:“再说五分钟。”

后台选手听了纷纷倒吸一口凉气,但陶醉却没丝毫慌乱,脑海中的逻辑线随即一转,然后,没有任何磕绊地接上一句:“让我们目光往后看——”

“在这个面朝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目光往后看,重新看看《目光里的诗词》,看看道别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