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大同小异,请求大王往其封地派遣农事官。
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季粮食产量。无论关内还是关外,试验田照旧保持了它们的高水准,产量少则两倍多则三倍有余。而有农事官负责的其他田地,少则增产一成,多则增产超过五成。
颗粒饱满、货真价实的粮食,谁能不心动?至少各镇诸侯不能。
要知道,虽说八百诸侯面上臣服于殷商,暗里各有小心思,实则他们彼此之间也并不全是一团和气。
彼此亲近的、联姻的、互别苗头的、祖辈便有仇怨的……这八百诸侯的关系,用上八百张纸,都不一定能写得清楚明白。
最显著而不可避免的竞争就是相邻二城的人口争夺,毕竟每座城外乡野庶民与奴隶都不少。
不是因为乡野庶民会主动做选择,而是以诸侯们单纯而朴素的观念,增加人口最好最快的方式从来不是生了养,而是直接抢。
这种情况下,谁的兵马吃得好长得壮,优势就在谁的手上。
要诸侯们眼睁睁看着邻居或是邻居的邻居独树一帜得丰产,自己却苦苦守着那点微薄的粮食?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原因之二则是此次诸侯收到的糖。之前的一波流言让朝歌朝臣趋之若鹜,然而未见实物,诸侯们虽有跟风之人,更多却是无动于衷。
然而此次实物到手,亲自品尝过后,诸侯们都确信,哪怕有蜂蜜珠玉在前,这白糖的前景也定然是一片光明。
眼看已经有人仗着农事官,偷跑种下甜菜,诸侯们又哪里肯落后于人?哪怕他们不能建厂,定也要在原料上掺一脚方才甘心!
王洲很满意地看过奏疏,照样选出一批比较偏远而又不擅农事之地,将顺利出师的学农之人分配了过去。
这回所派农事官,与上回相比,又增加了一种情况。则是王洲直接指定了农事官与其副手,二人搭配负责试验及种植之事。
对于其他诸侯,王洲也命人写信一一安抚,种植之事干系封地万千民众,半点不可轻忽。他派出的每一个农事官,都必须有担负得起身上责任的能力,方才能出去上任。
因此,初期可胜任农事官之人定然不多。但只要诸侯自己不放弃,每季收获之际均呈上奏疏,待人手充足,王洲定会给各处均配置农事官。
如此一来,上奏之诸侯无论是否如愿,皆是安安分分。
待到之后甜菜成熟,送至平沧二州制成白糖,再卖向四方。试种甜菜的诸侯挣得银钱喜笑颜开,其他诸侯眼热的同时满怀期待,众诸侯心中对王洲均是更为热切。
相对于甜菜的火热,与它差不多同时成熟的棉花却是悄无声息。所有棉花送到了临榆关,集中制成一件件棉袄,偷偷送到了闻太师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