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胡家,就见门口挂白。
一进去,就见当院里是灵堂。
院子里来往的竟还有不少人。
都是邻居。
胡大爷的妻子李氏强撑着,还给忙碌的众人拿来一大壶茶水。
“煮的就是大碗茶,都喝点,别嫌弃。”
“嫌弃什么呀,您老可保重身子,还有孩子呢。”邻居劝道。
三个孙女,一个孙子。
孙女们都是被丢掉的孩子,胡大爷捡回来养着。
孙子半张脸青斑,是胎记,估摸是大户人家的孩子。
胡大爷捡回来的时候还包着个质地极好的襁褓,里头还塞了十两银子呢。
只因这半张脸都青黑,就不要了。
胡大爷收留了孩子,可骂死了那无良的爹妈。
如今,孙女们最大的都二十岁了。
只是因运气不大好,未婚夫的娘过世了,耽误了婚事。
此时,她未婚夫也在这里忙碌,真心不是敷衍。
二孙女十四,第三个是孙子,十岁了,最小的孙女也六岁了。
第164章 好人
这几个孩子全都是跟着胡大爷姓的。
此时两个小的哭的厉害,眼睛全都肿了。
唯一的孙子更是披麻戴孝的。
邻居们感慨,说胡大爷心善,捡回来几个孩子,硬是成了个好人家了。
本来,是胡大爷的妻子李氏年轻时候大病一场,所以落了个不能生养的结果。
没少被公婆嫌弃,后来公婆过世后,胡大爷也不肯休妻。
又抱养了一个孩子做养子,只是那孩子身子不大好,一身病。
两口子赚的钱,半数都给孩子看病去了。
可惜就是这样,也没能养活了他。十七岁的时候,那孩子还是病死了。
不过,老两口只有伤心,没有嫌弃。
又过了一两年,才捡了孙女。
渐渐的,就捡回来好几个。
日子是穷,可胡大爷这个人,一辈子真是没少帮衬人。
就这一片住着的,谁家有事叫他都去。
赶上有逃荒的,进不去城里的那些人,他也没少接济。
李氏也不说他不顾家。
这几年,日子不大好。
家里没有壮劳力,老两口一个就替人家洗衣裳补衣裳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