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说越离谱了。
左近的凤阁侍郎魏元忠听不下去,出声斥责,“张郎官慎言!”
鸾台侍郎韦安石兼天官尚书也昂然踏前半步,以示支持,跟着秋官张柬之、夏官姚崇、冬官陈思道索性站成一排,协力同心,如此六部尽出其四,唯有春官武三思、地官李峤默然不语。
有六部做表率,余者赶紧表态,左右肃政台两位中丞向来嫉恶如仇,曹从宦冲动,放下笏板便要摘冠,被陈思道侧目瞧见,忙示意左右阻拦。武将那边,才从西北调回来的大将唐休璟听得十分烦闷,皱眉怒视张昌仪。
大朝会四百余人,殿中坐了二十余排,横平竖直,井然有序,内中数张柬之年纪最大,已是七十有八,头发胡子蓬蓬大把,全白了,垂在绛红纱衣上,活像太公庙里的姜子牙。
圣人年迈,朝中风气便是尊崇长者,虽然论位次品级,张柬之不及魏元忠,但振臂一呼的份量更大,玉石俱焚的决心也是最强,当下袖子一撸,冒死道。
“秦之始皇帝病重,独赵高、李斯在侧,秘不发丧,伪造诏书改立二世,以至亡国。周之宣帝病重,独内侍佞臣在侧,拥立了隋文帝,这便改朝换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圣人既然病重,当务之急,便是宣我等入宫侍疾!”
“这……”
张昌仪缩了缩脖子,支支吾吾搪塞。
“谁说圣人病重了?不过是偶感风寒而已,圣人往日视朝且要粉妆脂浓,如今咳嗽痰重,不愿召见外臣,张侍郎何必强人所难。至于臣方才,并非斗胆揣测圣意,实是怕太子忧心过度,惊扰了圣驾。”
边说边撇着眼,指望张易之帮腔。
张易之便接口道。
“正为圣人卧病,不宜操劳,我等才不得不请殿下的示下,不然大事如何决断呢?不问殿下,难道问相爷?可相爷……”
他嘿嘿笑着,露骨地威胁,“毕竟未得摄政之权,恐怕不宜越俎代庖。”
一句话堵住了魏元忠,他倒也爽快,立时侧过半边身子。
“请殿下把话说完。”
李显不说话,半晌沉沉叹了口气,“孤只是想起国师当年的风采。”
环顾四周,最要紧的凤阁、鸾台、六部、肃政台皆已站队,余者,有人唯恐引火烧身,有人却在诧异,事情顺利地出人意料,原本还在发愁太子龟缩不出怎么办,没想到他直溜溜往刀刃上碰。
李显把一张张头脸认真记住,方道。
“当年国师译出《华严经》初稿,圣人迫不及待,召他开坛讲解经义,恰恰在讲到‘海震动’一节时,讲堂传出震吼之声,与此同时,新丰县生出奇山。两厢对应,地震并非凶兆,反是上上大吉,所以圣人下旨,将之命名为庆山,乃是普天同庆经文译出之意。”
他一股脑儿交代完,再瞧张易之。
“是孤扯远了,还是那话,只要佛指入明堂,祈佑武周,再有什么地震,什么河流改道,便都不足为惧。请教府监,圣人可否远行?